沁园春·咏费孝通·2025

学界宗师,一代鸿儒,费氏孝通。
念魁阁灯火,菜油灯下;
茧声未歇,席明纳中。
《江村经济》,
开宗立说,
乡土中国探本宗。
田野路,踏遍山河阔,步履从容。

廿年风雨兼程,
忍顿挫、丹心映日红。
叹院系调整,弦歌暂辍;
书斋重立,薪火长隆。
“行行重行行”,
老来犹奋,
“文化自觉”启后蒙。
书生志,纵岁华垂暮,不改初衷。

        费孝通(1910年11月02日~2005年04月24日),男,汉族,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费孝通,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0年转入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3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6年在伦敦大学的经济政治学院,在马林诺斯基门下学习社会人类学,1938年毕业获得博士学位。1938年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44年加入民盟。1981年,他荣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该年度赫胥黎奖章。1982年,他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又被澳门东亚大学授予社会科学博士学位。1985年,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1936年秋,师从布·马林诺斯基完成博士学业,根据其在吴江一个多月的调查结果,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解放后,费孝通先后对我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

注:图片源于网络,若侵权告知即删
仿沁园春·咏费孝通。

“魁阁灯火,菜油灯下;茧声未歇,席明纳中”:抗战时期,费孝通与学术团队在云南魁阁开展研究,以菜油灯为照明,主持“席明纳”(Seminar)研讨,形成学术共同体传统。其早年曾创作英文小说《茧》,展现知识人对社会的观察。

“《江村经济》,开宗立说,乡土中国探本宗”:费孝通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的里程碑,首次以中国乡村为样本构建社会学理论框架,奠定其“乡土中国”研究范式。

“廿年风雨兼程,忍顿挫、丹心映日红”:1952年社会学因院系调整被取消,费孝通学术生涯中断二十余年;晚年重建学科,提出“文化自觉”命题,推动中国社会学复兴。

“行行重行行,老来犹奋,‘文化自觉’启后蒙”:费孝通晚年自况“老来依然一书生”,以“行行重行行”概括一生学术实践,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理念,影响深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