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玩团(创作),有件事情我一直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些主唱都不认为自己应该会一点乐器…?特别强调「中国」2个字是因为问过几个旅外朋友,他们说在美日,主唱不会乐器基本上团员会有疑虑,我不知道这资讯是否正确(有崇洋的可能),但无论你在哪个国家、什么地方玩团,主唱会乐器我觉得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了,是道德问题。
是道德问题!! 是道德问题!! 是道德问题!!因为很重要所以先来个三遍。
先来说一个切身故事,我曾经跟过一个很强的主唱玩团,无论是表演、相处…都很愉快,但每次遇到创作、编曲,我他妈就会抓狂,因为他是一位极度感性的人。他的脑袋有无限的音乐宝藏,但每次在阐述创作感觉时,他都用那种「艺术家」式的沟通,搞得乐手想死…
有次,我们在讨论和弦进行时,他一直猛摇头,直说感觉不对,换了好几种进行,他都不满意,「到底你要的感觉是什么…?」一脸大便痛苦的问…「嗯……我想,应该是"森林"的感觉…」
森林的感觉!!森林的感觉!!森林的感觉!!(太震惊所以讲三遍)
好一个他妈森林啊!!!!我喵了一下旁边的LP吉他,真想直接抓起来往他脸上砸。
(请问哪个乐手可以解释一下这画面是啥小和弦?)
还有次是鼓手想拿鼓棒灌他屁眼。某天练团主唱急著冲进练团室,喘吁吁的说:「我找到了,我找到了…终于找到我要的节奏感觉了」,然后一脸兴奋跳跃。「OK,OK,赶快说你的感觉」鼓手也很兴奋跳跃,因为这首歌弄三个月了……
「这是我刚去图书馆找到的画,这是莫奈的画,叫日出,你现在看著它,打出这种感觉……」(递)
「嗯......你是指打飞机?还是打鼓?还是打你?」鼓手握著鼓棒颤抖著说。我在旁边已经快笑到内出血。
如果各位有稍稍研究过绘画,应该知道日出是印象派那种风格,还不是写实学院派,要用打鼓抓这感觉我真的只能笑科科惹~
(有没有鼓手能告诉我这是啥小节奏?)
我觉得乐团主唱有个观念要搞清楚, 主唱跟一般歌手最大的不同是,乐团必须聚焦在创作, 将主唱的风格、灵魂注入在编曲里,而不是乐手写好、编好…随便找个路人甲来唱,纵使那位路人甲歌喉一流,也已经失去「乐团」的意义了。
甚至,我认为写歌才是主唱真正的工作,因为主旋律永远是主角,吉他Solo再屌也只是拉高歌曲质感,鼓的过门再溜,也只是为了情绪转折漂亮, 没有人比主唱更了解自己的唱腔、感觉、图像、风格…
所以你会发现一流乐团跟二流乐团有个蛮明显的差别,一流团主唱贡献创作的比例通常很高,二流团主唱都是被动接受乐手编曲好的东西。不提供想法,不去思考...更严重的问题是,有东西、有感觉却表达不出口,活像个音乐文盲杵在那,也不觉得这是件严重的事情,必须自我反省检讨。
既然谈到创作,学点乐器就是基本修练了,你有没有发现创作歌手八成不是练吉他就是键盘?很少会听到「各位观众好,我是歌手OOXX,我练小喇叭,接下来要带来我的创作XXOO」……
不是因为吉他和键盘好学、也不是因为它们音色最好听,是因为这些乐器可以建构完整和弦观念,方便配唱。相较个别乐手,主唱们更应该注重全方位视野,就跟导演一样,什么都要懂一些。然后基本精淮的音乐字词要多认识,例如"三连音"、"根音",不然就会发生上述悲剧故事。
比较几个层次给你看…
一.「给我一点摩登复古律动感」
二.「给我一点弹跳感的节奏」
三.「给我一些70年代的Funk风格」
四.「给我多一点急停急放的16分音符切分拍」
图像的清晰感从一到四是逐渐明朗,如果主唱能明确讲到第四点,那这个团的创作沟通一定相当良好, 因为乐手能用最快的速度抓到曲子感觉,节省捕捉感觉成本。 这些图像的清晰感,我试图引导过很多主唱,但最终心得是…还是学乐器最快。至少要能表达到三的感觉,不然这种主唱对音乐实在不够用功。 而且~~讲句经验话…主唱若永远都用感性在理解音乐,那进步的过程绝对会卡关。
但反过来说,乐手也要无时无刻进修自己「捕捉模糊感觉」的功力,某些歌真的就是无法言喻,某些编曲真的只能靠画面捕捉,特别是当你要做些比较前卫的东西时,例如这两年很受欢迎的"后摇滚"曲风。就好像演员不小心拍到王家卫的戏,那演技真的要很「强」,很「准」,不然你可能会NG 800次,还是被说:「我从你的眼神看不到森林的感觉…你抽的不是烟,是一片无垠的虚无森林」、「来...我们再回到森林入口,从左边第二颗树走进去开始演...」
演员心理OS:「WTF...」
你今天有把森林的感觉吹出来吗?
(作者:猪蹄老师)
更多吉他资讯,知识,精彩视频,关注:吉他范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