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意具有黏性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什么样的观点或创意具有强有力的黏性,能被他人牢牢记住?

我们每天都会面临一些问题,如:即将面临新产品的推广、和同事沟通策略、试图灌输给孩子们的价值观等。但就算用最温和的方法,想要让自己的观点具有影响力,并改变人们思考和行为的方式还是很难的。为什么有些创意能成功,有些却不能?

今日晨读《让创意更有黏性》带你会了解到黏性创意所遵循的原则,分享书中三个内容,打造创意的方法,让我们的观点直抵人心,进而改变他人的行为。

【何为黏性】

马尔科姆在《引爆点》中介绍了引爆流行的三项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所谓“附着力因素法则”是指流行物拥有让人过目不忘或留下深刻印象的附着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黏性”。

黏性就是指你的观点让人听的懂、记得住、并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我们应该如何提高黏性?

言传身教不如现身说法

书中运用了说故事这一原则来激发别人采取行动。

1995年6月,丹宁向世行官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赞比亚卡马那市的一位医生苦于找不到治疗疟疾的方案,最后登录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的网站,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想要的全部信息。世行官员听完这个故事,很快就汇集起来讨论知识管理事务,并向行长提交了报告。1996年8月,世行行长在年度会议上宣布,要把世行变革成一个知识分享的组织。故事让一个官僚组织彻底的改变了,这就使故事展现出的巨大力量。

故事具备生动性趣味性,吸引读者,从中也自然引出所要说明的对象,还能给读者一种亲切感.更容易使人记住,效果也比说教更有影响力的意义。这就是各种寓言典故流传至今的秘密。

【知识诅咒】

提升沟通效果,打破知识诅咒

让别人听得懂、记得住

抽象的东西很难让人理解和记住,我们本能的更擅长于记忆具体化、形象化的名词或许事件。

如:大家都知道“海底捞的服务很好”,这个评价是抽象的,什么叫服务很好?

我们试着换成这样的说辞“海底捞的员工为顾客做美甲,做手部护理”这是具体的,所以会让我们易于记忆,也增强了体验感。

书中举例故事:

会计学从来都不是学生们喜欢的那种科目,充斥着抽象的概念,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应收帐款、留存收益……但来自乔治亚州大学的两位老师却将枯燥的会计学课程变得生动而有趣。通过模拟一个新创办的企业,大部分会计中的核心概念都随着经营的展开而浮出水面,库存周转率为何重要,利润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现金流是企业运转的“血液”、如何进行投资决策等等都在具体的实战环境中得到了解答。在下一门会计课程中—平均在两年后学习的,那些经历过这一案例模拟教学的学生在第一次考试中分数明显高过其他同学。请不要忘记,离案例研究结束已经两年了。具体化产生了黏性。

【创意原则】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则一 简约 

简约=核心+精练

原则二 意外 

吸引对方注意:用惊奇思维持对方注意力:用兴趣。

原则三 具体 

让别人听得懂、记得住

原则四 可信 

让别人相信。

原则五 情感 

让别人关心在乎。

原则六 故事 

激发别人采取行动。

你想创造的是新观点,而不是新规则

不管你的“天生创造力“如何,只要一点点努力,几乎所有观点都能够更具黏性;一个有黏性的观点也会更加与众不同,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理解并掌握黏性创意的6条原则。

参考书目:《让创意更有黏性》[美] 奇普·希思  丹·希思


【0629今日话题MiuMiu】

你曾经迷茫过吗?是怎么走出来的呢?

首先改变自己对迷茫的认知

面临选择和迷茫是应该是快乐,想着要是我今天是七老八十了,既没了选择也没有迷茫了,因为已经看到了人生的尽头而且那么的无能为力。 ​

--

人生应该不在于争先恐后,而在于把握大方向走对路比走快路要重要的多。脚踏实地,耐心践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