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冬天如何取暖?古建筑有哪些取暖措施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全国各地陆续开始下雪了,你的家乡下雪了吗?

天气越来越冷,暖气、空调、暖宝宝、取暖器、羽绒服、雪地靴……各种御寒神器纷纷上阵。

然而古代人没有这些,冬天该怎么取暖呢?古建筑又有哪些取暖措施?本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人取暖

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会使用和控制火了。春秋时期,开始使用器具烧炭取暖,用具的名称叫做燎炉。燎炉一般附有炭箕,用来转移火种和添加木炭。

古人没有现代的电热取暖器,主要取暖工具便是火盆、炉子一类,其中手炉、足炉,是古人冬天最常用的取暖器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手炉是用来暖手的小火炉,精巧玲珑、形状多样,里边放火炭或尚有余热的灶灰,炉外加罩。明代,手炉的样式变得繁多,也愈发小巧,甚至可放在袖子里。

宋朝还有一种特殊的保暖用具,叫足炉。足炉要比手炉大一些,是用锡或铜制成的一种扁瓶子,里面灌热水,主要用来焐脚可放入被窝中。

另外还有熏炉,又被称为暖炉、红炉,用陶土或铜铁制成的贮火器具,宫里使用的一般为铜质,做工精致,民间多用陶土、铁制作,专门用来供室内使用。

古建筑取暖措施

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中有这样的记述:“为了抵御严寒,北方的房屋朝向采取南向,以便冬季阳光射入室内,并使用火炕与较厚的外墙和房屋,建筑外观厚重庄严。”

以北京四合院为例,房屋坐北朝南,各个房屋围合而成的院落,各幢房屋皆有坚实的外檐装修,住屋间所包围的院落面积较大。

门窗皆朝向内院,均在南面,这样迎合了太阳光入射方向,最大限度地提供了采光面积,充分增加了室内的太阳辐射得热。西面也会设窗,等日落西斜也可以得到阳光的照耀。

外部包以厚墙,屋架结构采用抬梁式构架。这种古建筑,便可在冬季获得较充沛的日照,可避免寒风的侵袭。

古建筑采用木构架结构,即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具有优良的保温效果。屋顶通常都是层层铺设的瓦片,可以有效地阻挡冷风的入侵。

墙体内部除砖砌还灌注灰浆,这样的墙体不但保温性能好,而且蓄热能力强,避免了建筑对外过度导热,使其即使有数个洞口与外界相通也冬暖夏凉。

古建筑主要的取暖设施还有火炕、火地、火墙。

秦朝时,在贵族以及皇宫内又出现了“壁炉”和“火墙”等用以取暖。壁炉里主要是用烧炭来御寒,并且将出烟孔放在室外,避免炭烟中毒。

火炕是用土坯或砖砌而成,炕下有用砖砌成的烟道可以生火,生成的烟火顺烟道排出。火炕为在建筑内取暖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火地是根据火炕原理改造的地下火道,在平地上向下挖出烟道,烟道上分设出若干出烟小孔到散热层从而达到取暖的效果。

火源不是煤,而是烧热的炭火,这样不仅热效率高,热气持久且没有烟尘,还省去了在室内占地安装烟囱。冬天将烧好的炭推进烟道,人在屋子里就像在暖炕上一样。

根据火炕和火地的原理,满族人还创造了火墙。火墙就是利用炉灶的烟气通过立砖砌成的空心短墙采暖的设备,和火炕类似。比起火炕,火墙的供热对室内空间更加立体,而墙体的构造也要求更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采暖系统防火防爆 (一)选用采暖装置的原则 (1)甲乙类厂房和库房内严禁采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采暖。 (2)散发...
    灰丫蛋阅读 3,262评论 0 0
  • 昨日与好友小聚,畅谈之余深感家庭之重要。 人,一旦有了欲望,就变得贪婪,事实往往是想要的太多,得到...
    奋斗的邵先生阅读 330评论 2 2
  • 下午时间已接近6:00心里涌现的是时间是宝贵的,接下来我该抓紧时间去吃饭,骑着小电驴奔往学车的方向疾驰而过,天色...
    96027aa7d143阅读 191评论 0 0
  • 前几天心情有些浮躁,晚上睡前静坐了十分钟,终于想清楚了一些事。 浮躁的主要缘由是我前一段时间加入了一个大学生线上家...
    北一树阅读 46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