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背叛自己的方式》|读后感

看了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籍《这就是我背叛自己的方式》,

书很薄,但卖的不便宜,一本需要68元。一打开,视觉化的文字,配上斑斓简笔画映入眼帘。这些字眼让我想起了成长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梦想。如今我为了生计,朝九晚五,渐渐放弃了那些梦想。害怕失业,害怕不稳定后得生活也许不如现在。

看了书后,有不少的感悟:

1.你为什么而工作?

工作现状分三种情况:为了生存?为了职业梦想?为了使命?

这三种是层层递进关系,并不存在矛盾。人都是需要自律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从生计,为混口饭到实现理想。一冲上来就去实现理想,也太异想天开,头脑发热。去实现梦想不可忽视的是坚持,每日1-2小时,当松懈时克制,监督自己按时按量完成。正如一句鸡汤话说,“不羡慕别人的成功,因为你不知道他背后有多努力。”


三种状态

2.出口在哪里?

奥勒留说,人是一具拖着肉体的灵魂,可是从一出生,我们的灵魂就困在一个无法挣扎的网中,社会舆论,道德规则,习俗禁忌拦截着出口。所以人的一生的目标,就是坚持自己内心方向,找到出口逃脱。

拿出一张纸,问问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事。这件事就算没有报酬,也像傻子的坚持干。目标不分大小,兴趣不分贵贱,有想法就好。可以利用平衡轮方法写下自己一周内的行动,一个月的计划,一年后的计划,甚至是5年后的计划。据说3%的人才会写下计划,成为那3%,再接着成为实现目标里的一小部分人。


3.什么事情是应该做?什么事情是必须做?


图片中,作者用了一个岔路口的路标,右边是他人期望你做的,而左边是你应该做的。可是在画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生活中有父母的期望,领导的期望,朋友的期望,有拥挤的地铁,固定的工资单,固定的水费单。而右边的必须箭头,被人充满了耻笑,冷艳,让自己成为了孤独的行者。

所以作者的建议是问自己三个问题:

1.应该来源于哪里?

2.这是我内心想做的吗?

3.我愿意坚持吗?


但是如果真的还没有找到必须做的事情,那么作者又给了什么小贴士呢?

1.一种办法是回忆小时候。拿张纸写下来你小时候最爱做的事情。人可以变老,但我们的童心是不可泯灭的人们常应该用童心这面镜子照照自己日渐风化的心灵,孩子对一切都充满了幻想,并对无比执著,那可是人生最宝贵的态度,谁能拥有一颗童心,谁就拥有快乐无憾的一生。如果你不记得了,问问你曾经的小伙伴,姐妹,亲戚,老师,父母,你小时候,他们眼中的你最爱做的事情是什么。试着给妈妈打电话吧。(我试着给妈妈打过电话,她说都不记得了,只记得说班主任说过我是个假小子,哈哈)

2.一种办法是头脑风暴。如果一天做三件有创意的事,你想做的事哪三个写下来。(1.石头创意画2.写作头脑风暴3.独具一格读书会)

做几件让朋友羡慕的事情:(1.拉萨2.德国3.南极)

拖延的时候你在做什么?(1.玩手机2.开电脑3.发呆)

什么事情让你最害怕(1.失去亲人2.看不见.3失去生命)

3.一种办法是写两份讣告,死前的公告。一份是写按你现在生计的路线,一份是按照理想的路线写讣告。

4.一种办法是每一个月学习一个新的技能,关键是你必须把技能进阶写下来,记得有一次我买了一本书叫无聊的时候101种技能,有一种就是学会吹口哨。把两个手指放入口中,卷着舌头吹响,先看视频学习,接下来剩下的是枯燥的练习,到了最后,我终于学会了。写下了学会吹口哨的过程,很有成就感。


贴在墙上的四个行动

怕改变最根深蒂固的理由:时间。

如果你说服人去改变,他们第一反驳的理由是,我太老了,已经过了人生的黄金时期。

可是下图的摩西奶奶,100岁还在学画画。

每个阶段都是黄金时期

最近妈妈也拿起了画笔画《父与子》,她也是在50多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最爱做的事情。所以她坚持把书临摹完,并且要自己设计漫画。


临摹《父与子》

就写到这,如果身边的朋友想改变自己,又畏手畏脚的话,直接甩这个链接给她们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