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收售简书贝/招募会员,首次开通送一个月免费会员,点此链接即可开通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84期“欲”专题活动。
朱德庸说:
“人的欲望就如同牙膏一样,当它被挤出来之后,就很难再挤回去。”
的确如此。
我出生一个大山环抱的村庄,只有一条乡道弯弯曲曲通进村子。小道悠长,很多时候都是在山上穿行,跨过了一山又一山,有的山是被炸开的,有的山则是集了全公社村民一起挖开的,还有那些路过的深壑也是村民们用扁担挑土填平的。
自我记事起,村里最初是没有车子进村的,路虽有,但是那时是条真正的山路,出村一趟很不容易,可以说是上山下坡,又上山下坡,如此反复若干回吧,我也只是听长辈们说的。
因为几乎只有家里的主劳力——男人们才有机会出村子,妇女和孩子出村的机会可能归零吧,除非是去到附近的村子串门走亲戚,只需翻过一两座山头或者是跨过一两个山坳就到了。
男人们则是不同的,每每到了农闲,他们就会相约,组队进山挖煤,挖了之后,再将碳块与精煤分出来,然后,又组成十来人的卖碳队伍,用扁担担着碳块和煤去附近的县城叫卖。
听我爷爷说,他们每次进城卖碳,天不亮就要出发,大概凌晨两三点钟的样子,每人吃碗干饭,再用干净的油布包个饭团,然后挑一百多斤的担子到村口集合,一起上山,要走一百多里路,差不多可以赶在天大亮的时候进城。
山路并不好走,不过有几个人一伙倒也胆子变大了些,借着白色的月光在山间行走。林子里黑乎乎的,有时候会窜出一两头凶猛肥大的野猪,大家只得停下,叫嚷着围赌,捉到的野猪一并拿了进城去卖,有时候也会有其它动物撞上来,如麂子、鹿,有时候还会遇见狼,爷爷说他们还听到老虎的叫呢。
我儿时最喜欢蹲在爷爷跟前,听他讲故事,讲他的爷爷,他的父母,还有他的苦难童年,更多的是讲村子里的故事。
在我刚记事的时候,印象中我们去哪儿都是用两条腿步行的。在大多数偏远的山村,村民们结婚都是在附近的村子找对象,所以,每逢端午、中秋和春节,难得有机会出村的女人们都会带上自己的孩子,回娘家一趟,让孩子们认认亲。
看着小伙伴儿跟母亲外出做客,我总是羡慕得不得了,可惜,自己是没有机会出村的,因为我母亲就嫁在同村的我父亲家,两亲家家相隔不过一个村子的距离,我爷爷家在村头,我外婆家在村尾。
或许正是因为山村偏远闭塞,我们那一带的村子民风特别淳朴,不管什么时候家家户户都是不用关门,家里有什么事儿跟周围的村民打个招呼,立马就会有很多人过来一起帮忙。
印象深刻的就是那时候建房子,不论谁家盖新房,整个村民小组的村民会自主每户派出一个劳动力来帮忙,如果男人没空就女人来,大家齐心协力没多久就将房子建好。那是不用付工钱的,如果主人家条件好,他们就会留下吃顿饭,主人家生活苦,他们坚决不肯吃饭,做完事就打个招呼回家去了。
农忙时节,大家互相帮忙抢收稻谷,炎炎烈日下,时不时有人直起腰来,或是停下脱谷桶脚踏板上的脚,大声朝忙着的某人喊上一句,息会儿。周围劳作的人们听见叫喊声,就会你喊我,我喊你,一起停下来,或聚到田埂上,或就站在水田里,说说笑笑休息休息,古铜色的脸上虽有疲惫,但是笑容却是那么的灿烂。
现在的我虽已记不清那一张张熟悉的笑容,哪张是谁的,但是,我知道那是我所见过的最美,最纯朴的笑。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村子悄悄发生变化了,是公社组织修路开始吧。
公社来人说是要修进村的公路,这条路会由公社出发,连通这一带所有的村庄,村民们听了很是高兴,自然支持。
公社很快就做好了前期的规划测量等前期工作,将各村所负责的路段分配了下来,通知开工时间,村里的干部就带领着村民们准时到路坯开挖。
修路的时间是在秋季农忙之后,村里又将接到的工程具体化,分配到每家每户修多少米长度,在什么位置,都标注了出来。
于是,整个村的男女老少齐齐上阵,一个秋冬下来,不少村民们不仅将自家的任务完成了,还自主帮助劳力少的家庭完成开挖。
我们姐妹几个年幼,抡不动锄头,也挑不动担子,就跟在大人们身后搬个头大的石块或大块的硬土,惹得大人们哄笑,丫头小心别砸到脚了。
进村的公路由公社组织大修过两次,终于将附近的所有村子串联了起来,直通到了公社所在地。
后来,有人骑自行车驼着一些日常小物件来村里叫卖,大家称他们货郎,还有一些挑着香甜可口的米糕或麦芽糖来叫卖的,村民没钱,孩子们就默契地从家中端了些米来换零嘴。
再后来,有客车进了村子,有头脑灵活且胆大的村民将地里产的蔬菜和粮食搬上了车,运进城去卖。
再后来,有村民抵不住诱惑,开始进城务工,慢慢有些人去了更远的地方。
不知过了多少年后,村里的新房多了起来,孩子们的零嘴也多起来,村民身上有补丁的衣服越来越少了……
早起的人们会三三两两聚在班车旁边,互相寒暄,笑说着今日又带什么卖。晨曦中,露水洗涤了人们脸上笑容,那笑变得更清晰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了,渐渐的中年人也走了,村子静了下来,多了老人们带着孩子在村口眺望,他们互相说着经年修路的场景,互相感叹着曾经抢收的热闹与欢腾。
村子的变化不再只是新房的增多,人们身换上的新衣,还有生活处处都在翻天覆地的变化,犹为骇人听闻的是天价的彩礼。
人的欲望像是无底洞,正悄然吞噬着村民们富裕起来的生活。
虽然外出务工挣了不少钱,几乎家家户户盖了新房,可是日子却在欲望的血盆大口下悄然返贪。
很多人滋生出攀比心,虚荣心,比房子,比车子,比媳妇儿,什么都有得比。
就连我那老母亲,多年前就开始在我们姐妹几个耳边不停吹耳旁风,某某的女儿给父母多少过年过节多少多少钱,说了多次见我们不理会,就下命令要我们一年三节各要交多少钱了。
没过几年,老父老母又耳提面命,谁谁谁家的女儿们在县城买了房子给父母养老,没法儿,姐妹几个只得合计合计,买房就买房吧,几人凑凑也还可以承受。
谁知上周母亲节,老母亲竟然在家族群里发信息,她过了一个心酸的母亲节,她同学的女儿都给自己的母亲发红包,还都是几百上千儿的大红包。
这下大姐恼了,她正在存钱给父母装修新房呢,而且母亲节她陪老娘去了超市买买买。身为老二的我早早就在群里发了红包,大家都可以抢的,不过经济条件有限,可没敢发那么大的,而且,我还特意带孩子去陪母亲吃饭了。
我真的不知道,作为普通工薪阶层的我们该如何去满足老人的欲望,因为我们自己也要生存啊。
朱德庸说得对,欲望就像牙膏,挤出来了就难以收回,而且人的欲望会越来越多,滋生出越来越多的贪念。
可是,生活不易,各有各的苦,各有各的无奈,我们不能为了一味满足自己的无底欲望,而强求子女,亲人和身边的朋友们,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要照顾。
欲望无尽,宜克制,生活不易,需清醒。
满足能满足的,拒绝该拒绝的,生活是自己过,不必过多强求,也不要太苛求他人,如此,生活方能安然随意,自在随心。
写在最后,我想分享莎士比亚的一句话:
“欲望犹如炭火,必须使它冷却,否则,那烈火会把心儿烧焦。”
我是平原雪,爱阅读,爱写作,爱分享,以我之笔,书写生活与梦想。
如果你愿意坚持在简书深耕写作,并且想让自己的文字产生更高收益,可以点击蓝色链接开通会员,即可加入我的
“简书会员福利群”
注:本活动只限首次开通会员!长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