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从纠结到坦然

最近想得很多,不过不像以前那样只是胡思乱想了,觉得这次想得多是因为看得多、经历得多,所以最近颇有收获。

说起来也是经历一个过程吧,知道身边的朋友都找到了方向,自己却还在不断的尝试,多少自己还是会有些迷茫。虽然假期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已经纠结了一遍又一遍,确定自己是笃定的了,走到人群中却还是会受他人影响。我发现自己总是要靠着和别人对话来明白自己的想法,或许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太依赖别人也不会是一件好事。怀疑自己的是我这样追求perfect真的是对的吗?会不会把自己弄得太累?就这样放弃了一个让自己更轻松的机会(其实未见得?我果然还是太依赖他人,或者说只是懒得用自己的脑袋想问题。但人不也就是因为懒得自己思考才有从众心理的吗?)。其实理性上可以想出一万个理由来说服自己,你和他们不一样,你是有可能做研究的,所以不能只是随便拿个硕士文凭就算了;你在P大还有这么多没做完的事;本科时间如此宝贵何必这么赶;你明明还有更强的实力不challenge一下也太浪费了;你还没确定自己想走的方向不能就这样草率……但是感情上在听到消息的一瞬间还是会有些动摇的吧。那一瞬间觉得自己对自己一点都不了解,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生活的方向和动力在哪里,难道就这样打发时间地过日子?

上了几门有意思的课,发现自己似乎又慢慢拾回了那种对求知简单的热情。首先是中社思,第一节课觉得挺无聊,太抽象的东西就死线抽绎了。当时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一个念稿子的中年微胖男子会是男神。但是那些好像当时只是飘过的词句在生活中却日益清晰。主体性,和《死者代言人》中简的存在对应起来了,又和广媒研说的机器智能结合起来,仿佛生活的角落总有一条条看不见的线,把所有相关不相关的串在了一起。还有“知见障”,简直像突然点了一盏灯。师兄说的对,未来人唯一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想象力了。我已经清楚的意识到过去的教育在不断磨灭我的灵性和热情,那么现在能做的只有珍惜它,去放飞那些乱跑的思维,而不是把它们束缚在逻辑的框架里。这个时候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就不再是一件让人想偷懒的事情了,而是一种享受,是应该随时抓住的碎片,有价值的灵光一闪。所以似乎不去UIUC而慢下脚步也变得顺理成章了。还有关于“体会”,一直一直在实践中学习这一点,无体会无发言权,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香港是个很好的例子。之前是还有实践性,仁的feasibility。多有趣的观点,其实儒家本来没什么可争议的,不过是古人言辞太模糊而产生的误解罢了吧。

这几天也一直跟人家做深入的讨论,包括宗教、包括学术、包括教育、包括互联网,我果然还是喜欢表达,不过有时候说的太多了难免让人生厌。但是这个世界上能有可以聊这些话题的人本来已经够幸运了,更何况他们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也有可能我根本不在于听的人是谁,是否理解?)

最近一直在记录,感觉既好又不好。好的是在各种美丽的本子上书写本来就修身养性,而且捕捉灵感什么的完成任务什么的有意义地生活什么的,每天有收获总归是最重要的;不好的是感觉自己的记性越来越差,也不知道是因是果。或许我要变成记录控了,但是暂时还想继续下去。想写的东西越来越多:首先是GYLP的事,过去不写是因为想写的太多反而不知道如何下笔,但经过时间的沉淀有些事情慢慢地自己浮了出来,比如在红磡打的遇到的女士,比如在长洲遇到的老爷爷……不记录是一种不尊重,不尊重他们,也不尊重自己的记忆。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飘走了就飘走了,记下来以后或许有用(瞧我又实用主义了)。还有对明信片应当做一些标注,回忆当时收到的心情,这种收集或许比收集这些卡片本身要更有意义。

以上,现在已经不纠结了,想来自己也成熟了不少,因为走出纠结的时间越来越短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感恩祖先传承!感恩父母抚养我长大!感恩朋友和我分享最近的焦虑!感恩导过来分析我对我家庭状况。感恩同学来电,了解我的...
    我不叫许仲斌阅读 1,111评论 0 2
  • 今天(4.28)报名了CPA专业阶段考试——并且是可怕的六门。十月份考试。一方面是感兴趣,一方面是着力于提升自己—...
    C希一阅读 2,256评论 0 0
  • 为什么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幼儿园? 1.基于现实:购买的的商品房没有设立幼儿园且本小区未划入公立幼儿园。 2.基于幼儿...
    糖果粉阅读 4,683评论 0 0
  • 主图:要画脑结构图,水平只到这点上了。每天要拿笔好好画画,画图考验心,也考手。 分支:分支用的是一些简单的线条不断...
    黄小明365阅读 4,746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