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16点差不多,开始不开心,持续到了晚上,整个人很拧巴的状态,早上醒来跟伙伴聊,发现了一个点是
我有个限制性信念是:我不应该对家人发情绪
潜意识里认为:当我对家人发情绪的时候,其实我是有安全感的
而现实,事实是,我在情绪的时刻,自己是不舒服的
而这种不舒服,恰恰是给我安全感的;因为你潜意识里知道,即便这样,你的家人也爱你接纳你允许你,你需要这份爱,这份允许,这份接纳
伙伴问:为什么你要创造这个剧情
创造我有情绪的时候,家人是允许接纳爱我;当我没有情绪的时候,其实是很多时候没有被看见被允许被接纳,于是我需要通过情绪来让对方看见允许接纳我
那如何走出这个剧情呢
不知道
伙伴有看到我的一个点是:我不允许自己对家人发情绪,那你是不是也不允许家人对我有情绪
是的,我其实是接不住孩子的情绪的,孩子一有情绪,我会比他更有情绪
伙伴给我的建议是:那你可以从接住对方情绪开始
这个点是我没想到的
虽然我还是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她会这样建议,隐隐觉得这其实是个可以尝试的方向,如果我的方法有用的话,我早该不会陷入这样的怪圈中了
--------------------------------------------------------------------------------------------
“我只有用情绪,才能换来被爱。”
给这个模式起个名字:方向盘
在情绪升起时,先不行动
李雪说:
“剧情是自动驾驶,走出剧情的第一步是踩一脚刹车。”
下次你对孩子有情绪时,先不立刻反应,而是对自己说:
“哦,我的‘情绪=被爱’剧情又来了。”
3. 用身体感受代替思维反刍
李雪特别强调身体感受:
“情绪不是需要被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被感受的能量。”
当你或孩子有情绪时,试着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
胸口是紧的吗?
喉咙是堵的吗?
肩膀是僵的吗?
不评判,只是感受。
4. 用语言承认:我接不住,但我愿意看见
你可以对孩子说(或对自己说):
“我现在有点接不住你的情绪,但我愿意看见你很难过。”
这就是李雪说的“不完美的陪伴”——
“真正的爱,不是完美接住,而是不完美但愿意在场。”
允许自己用新的方式被爱。
你不是要消灭情绪,
你只是要不再用情绪换爱。
--------------------------------------------------------------------------------------------
起个新名字:方向盘
方向盘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消极影响是:我被别人控制了,积极影响是:我被人无形推动后活出成长了自己
曾经穿越的故事:幸福的家,从关系不顺到家庭幸福
什么样的内在力量:关上门,自由书写,把自己的情绪书写出去,做了大量的功课,包括跑步等等
新的发现和觉察是:我已经走上了情绪教练的这条路,是我未曾想过的,不知不觉已经在路上了
如何才能突破方向盘带来的挑战:问问内在小孩,她需要什么,需要独处,需要轻松,需要自由
下一步的关键行动:火锅,聚餐,周六爸妈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