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3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P 23-31

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        “思维定式”形成——影响观点——左右行为+“预期理论”+“自我实现预言”+“皮格马利翁效应”    ———人的思维定势根深蒂固,因此,仅仅研究世界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我们看世界时所戴的”透镜”,因为它往往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作者及妻子对引导培养发展较慢的儿子经验说明:困境是由于内心深处觉得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常人”,因此对他常常言不由衷,无论父母如何注意自己的态度与行为,表面的言行终究掩饰不住背后“你不行,你需要保护”的信息。——继续伤害着孩子的自尊。   要改变现状,先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改变对问题的看法。   

品德与个人魅力孰重

200年间关于成功的文献反映出:前150年强调“品德是成功之本”——诚信、谦虚、忠诚、节欲、勇气、公正、耐心、勤勉、朴素等,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为代表(人物传记应该选择这本)。      一战后,转而强调“个人魅力”: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圆熟技巧,总体向着公关技巧和鼓吹积极进取心态两方向发展——肤浅的谈论“速成”技巧和捷径,深层次问题并未解决,治标不治本。

作者与妻子在对待孩子问题上,都受到速成观念影响:这个孩子有失颜面,对维持模范父母形象的关心甚于对孩子的关切,忽略了孩子的幸福与快乐。好面子,没有给予 孩子无条件的爱,造成他自我评价的低落。  ——1.从自身下功夫,不再讲求技巧,而是着重调整内心的真正动机和对孩子的看法不再设法改变他,转而从客观角度发现了解孩子的特色,个性与价值。2.自觉改变自己的动机,培育内在的安全感,不再用孩子的表现来判断自己的价值。不必再拿孩子与旁人比较,不必把固定的社会模式强加到他身上——平心静气地欣赏他的优点。相信孩子有能力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就不急于保护他免受外界的嘲笑。

在他求援时,父母只认真聆听(给予无条件的爱、尊重、内心支持),不一定如他预期地回应——传递“父母不用保护你,你没问题“的无条件信任。信任带来信心,信心带来自我价值肯定,终于以自己的速度与步调发挥出了潜能。   ——   孩子的成长中,自动自发因素的作用多于外在影响。(这个过程也使作者夫妇体验到凭借品德和个人魅力成功的天壤之别)作者用”转念之间“表达对孩子状态转变的神奇感受。  ”努力探寻你自己的心灵吧,因为生活原自于此“。   

对淳儿的教育中,我也有许多急不可耐的时候。做好妈妈带出有教养孩子的“面子”;让淳儿不要落后于同龄小朋友的发展节奏……这些关注外在胜于关注孩子自身发展规律性,自私胜过无条件爱他尊重他的速成心理,催生焦虑,隔阂了母子亲情纯粹与自然的流露。(淳儿长到八九个月大时脖子始终不是向左歪就是向右歪,门卫大爷指出来,体验时大夫指出来,回来全家大人焦虑的不知如何是好。结果再耐心等他长到一岁左右,正常的很。还有淳儿流口水,天天阳台上晒满了他换下来的小围嘴,胸前始终湿哒哒一片,正如医生说的,有的孩子天生唾液腺比较发达,果真快到三岁时的某一天神奇的停止了。

“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得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为人父母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

对学生的培养中,缺乏血缘的天然连接,急不可耐的的情况就更多了,尤其面对那些上课有意无意持续破坏纪律、甚至顶撞自己的孩子。无条件的尊重、爱与信任,强大持久的耐心,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转变,从自我的内心开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