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只老鼠到千亿帝国:迪士尼百年不败的秘密
1923年,两个年轻人用3200美元在好莱坞租下一个小仓库。
没人想到,这里会走出一个百年后营收超900亿美元的娱乐帝国。
1984年,迪士尼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动画电影失去活力,主题公园客流下降,公司面临恶意收购。
创始人华特·迪士尼已离世18年,曾经的梦想王国摇摇欲坠。
董事会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聘请新的CEO迈克尔·艾斯纳。
?
他到来后,迪士尼从内容到体验,从技术到商业,构建了一个无缝衔接的闭环系统,让每个板块都能为其他板块赋能。
这正是迪士尼百年不败的秘密——它构建了世界上最完美的商业飞轮。
01 造梦起源:一只老鼠的奇迹
1923年10月16日,华特·迪士尼和哥哥罗伊·迪士尼在好莱坞成立了迪士尼兄弟卡通工作室。
初创资本仅有3200美元。
当时,华特刚经历了一次商业失败——他创造的卡通形象“幸运兔奥斯华”被发行商夺走了版权。
在返回加州的火车上,他草草画下了一个新角色:莫提墨老鼠。
在华特的设想中,这只老鼠“小巧、灵活,能够完成任何人类可以做的事情”。
在妻子的建议下,他将名字改为更响亮的“米奇”。
1928年,《威利号汽船》上映,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卡通片, 米奇一炮而红。
两个关键决策让米奇与众不同:华特亲自为米奇配音;迪士尼投入巨资尝试新技术,从无声动画到有声动画,从黑白动画到彩色动画。
1937年,迪士尼发行《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剧情的长篇动画电影。 当时好莱坞普遍认为,动画片只能作为电影放映前的暖场,没人愿意看长达一小时的动画。
但《白雪公主》集众多荣耀于一身:世界上第一部发行原声音乐唱片的电影,第一部使用多层次摄影机拍摄的动画,第一部举行隆重首映式的动画电影。
到1940年,迪士尼已建立起一个动画王国。但华特的眼光已投向更远的地方。
02 筑梦乐园:从银幕到现实
1950年代,华特·迪士尼产生了一个革命性想法:建造一个让游客沉浸在其动画世界中的主题公园。
这个想法的萌生有多个原因:早期欧美乐园的启发、系列动画共同铸就的梦幻世界,以及观众请求参观片场。
1952年,为筹办迪士尼乐园,华特·迪士尼成立WED公司(即后来的华特·迪士尼幻想工程)。
1955年7月17日,第一家迪士尼乐园在加州阿纳海姆开幕。
这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迪士尼乐园,同时也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
开幕日是一场灾难。
人数是预期两倍,景点纷纷故障,新铺的沥青让女士们的鞋跟陷入其中。
但迪士尼乐园迅速调整,开业仅一年便接待了500万游客。
华特·迪士尼的创新在于,他将动画片的色彩、刺激、魔幻等表现手法与游乐园功能相结合。
游客不再只是被动观看,而是走进银幕,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1966年12月15日,华特·迪士尼因肺癌去世。
但他创建的商业模式,将成为未来数十年娱乐产业的黄金标准。
03 困境与重生:失去创始人的艰难岁月
华特去世后,迪士尼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迷茫期。
最直观的是动画电影的减产。
整个70年代,迪士尼只发行了4部动画长片:《猫儿历险记》、《小熊维尼历险记》、《罗宾汉》和《救难小英雄》。
1971年,罗伊·迪士尼为纪念弟弟,将佛罗里达州的乐园更名为华特·迪士尼世界乐园。
但仅仅两个月后,罗伊也因病去世。 迪士尼失去了最后一位创始人。
此时的迪士尼,最缺的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方向。
没有华特的奇思妙想,迪士尼仿佛失去了灵魂。
转机出现在1984年。
迈克尔·艾斯纳成为迪士尼新任CEO。 他的到来成为迪士尼的转折点。
在艾斯纳的带领下,迪士尼一扫70年代的颓势,开始多元化经营,如新增乐园项目、收购电视台、创建电影公司等,迎来继华特时代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1983年4月15日,东京迪士尼乐园开幕,成为迪士尼第一个境外主题乐园。
与此同时,迪士尼在动画电影上实现了绝地反击,1989年的 《小美人鱼》大获成功 。
艾斯纳执掌的20年间,迪士尼从一家动画制片厂转变为多元化的家庭娱乐公司。
04 飞轮加速:艾格时代的战略收购
2005年,罗伯特·艾格成为迪士尼第六任CEO。 他上任后做了一件大胆的事——收购。
2006年,迪士尼以74亿美元收购皮克斯。
当时迪士尼的动画部门正陷入低谷,而皮克斯拥有迪士尼最需要的东西——创意人才和技术。
这次收购萌生于一个尴尬时刻。艾格在香港迪士尼乐园开幕时发现,游行队伍中几乎没有迪士尼的原创角色,能捕获孩子们想象力的角色大多来自于皮克斯。
他对董事会说:“公司与动画一损俱损。”
2009年,艾格挥霍40亿美元买下漫威。 当时漫威最受欢迎的角色蜘蛛侠和X战警的版权还在其他公司。
但迪士尼看中的是漫威的“复仇者联盟”计划。当漫威让二线角色“钢铁侠”一夜爆红后,包括美国队长、雷神在内的一系列英雄组成了“复仇者联盟”,它们在2012年为迪士尼吸金15亿美元。
2012年,迪士尼再次用41亿美元买下卢卡斯影业,将《星球大战》纳入旗下。
通过这些收购,迪士尼获得了全球最受欢迎的几大IP阵营。
但它真正的智慧在于,给予这些创意团队充分的自主权。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主题曲仍然只出现卢卡斯影业绿色的商标,未有迪士尼。
艾格知道这对粉丝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不会让迪士尼的自我意识去搅黄了星战这门大生意。
05 全球布局:六大乐园的本土化智慧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6个迪士尼乐园,分布在美国加州、美国佛罗里达、日本东京、法国巴黎、中国香港和中国上海。
迪士尼的智慧在于,它在不同的城市打造独一无二的“梦幻城堡”,而非简单的复制粘贴。
加州迪士尼乐园作为世界上第一座迪士尼乐园,拥有独特的“米奇摩天轮”和“World of Color”水舞表演。
佛罗里达迪士尼乐园是占地最大的迪士尼乐园,拥有四座主题公园、两座水上公园,以及全球迪士尼最大规模的烟火秀。
巴黎迪士尼乐园为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从街道、城堡到花圃,均以欧洲古典宫廷花园为设计灵感。
东京迪士尼作为第一个亚洲主题公园,融入了日本和风设计,其海洋乐园更是独具特色。
香港迪士尼乐园虽是最小的迪士尼园区,但在上海迪士尼开幕前,它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迪士尼乐园。
2016年,香港迪士尼宣布耗资109亿港元进行扩建,新增“冰雪奇缘”和“漫威英雄”主题区。
上海迪士尼乐园则针对中国元素构建,展开两个首次:首次以中文演出音乐剧《狮子王》、首次设立以中国生肖为主题的“十二朋友园”。
这种本土化+全球化的双轨策略,让迪士尼既能保持品牌统一性,又能融入当地文化。
06 商业模式:无处不在的迪士尼
2024财年,迪士尼总营收达909亿美元。
这一惊人数字背后,是迪士尼精心构建的商业模式。
迪士尼的商业模式一般公司学不来。
它从基础美术内容做起,设计人物,编故事,然后拍成片子。
片子热卖后,片中人物和情节成为主题公园的素材,人物服饰和器具开发为周边。
最终,电影票房收入+主题公园门票收入+周边产品售卖收入+版权赋能收入,共同构成了迪士尼的多元收入结构。
迪士尼的强大在于它的“飞轮效应”——各个业务部门高度契合,多方业务有机推动、环环相扣,带领整个群体持续地进行迭代、延展。
具体而言,迪士尼的飞轮由三大板块组成:
IP造富——通过原创、开发与收购三步走,迪士尼坐拥超6000亿人民币价值的IP阵营。
乐园造富——主题公园是迪士尼庞大商业帝国中的重要一环。
在2023年Q3季度中,迪士尼实现营收212.41亿美元,主题公园业务贡献了近三分之一的贡献。
流媒体造富——面对传统媒体行业的日渐没落,迪士尼推出Disney+,并于2023年四季度财报中实现流媒体利润转亏为盈。
从1923年到2023年,迪士尼用一百年时间打磨这个飞轮。
开始时必须用很大的力气,一圈圈推动周而复始,但是每一次推动都不会白费力气。
到达一个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无需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且不停的转动。
2023年,迪士尼迎来百年诞辰。
从一间小工作室到全球娱乐帝国,迪士尼的百年历程揭示了一个真理:真正的帝国不是用砖石建造的,而是用故事、体验和情感打造的。
华特·迪士尼曾言:“只要世界上还有想象力,迪士尼就永远不会完工。”
在佛罗里达迪士尼世界入口处,一块牌子上写着:“在这里,您将离开今天,进入昨天、明天和幻想的土地。”
这或许正是迪士尼百年不败的答案——它不仅是造梦者,更是守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