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异言堂双月征文之局外者。
杜老怕是个很有个性的人,在他那个村子里,几乎每个人都了解他的脾气。他很喜欢凑热闹,村里有什么大事小情的,总是能看到他的身影。如果是村大队组织开会,那么他一定早早就搬着小马扎赶过去了。有一次村里开妇女大会,杜老怕也不甘寂寞,早早就赶了过去,妇女们像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嘲笑他,他也一点不介意。他心里就一个念头,不管合不合适,反正能落下一个积极分子的名声。
一年四季,一个普通的小农村能有什么大事呢,最大的事情就是红白事了。所谓的红事,就是结婚大事,所谓的白事,就是村里“老了人”(习俗不称死)。但凡有这种事情发生,杜老怕也总是积极参与。虽然是积极参与,参与归参与,如果有什么事发生,杜老怕是第一个消失的。因为这个原因,杜老怕得罪了不少人,毕竟人家东家需要帮忙应急的时候,他恨不得消失得比别人求助的话说完还快。人们都猜测他是怕事惹上身,所以给他取名杜老怕。
这一天,杜老怕美滋滋地在街上溜达,看到一群村民围在一处热烈讨论着什么,于是凑上去听。谁料到,他刚凑近人群,人们就像躲瘟疫一样散开了。杜老怕追着问人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有一个瘸腿的村民叫老拐,由于步伐较慢,可算是被他逮住了。他拉住人家就问个不停,老拐不耐烦地推着杜老怕。最后实在拗不过,老拐扔下了一句:“这事你别想了,肯定没你的份儿。我是绝对不告诉你。”
杜老怕望着老拐远去的背影,嘟囔道:“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没帮你嘛。”
前不久,老拐家里办喜事,儿子大婚。由于东家人缘很好,所以喜事上来往亲朋非常多。杜老怕不管那些,虽然和人家没有什么交情,但还是早早就赶过去了。他也是个懂礼数的人,进了门先找礼桌,把礼钱交完就找个桌子坐着。这本是很平常的流程,坐着等菜上桌就行了,吃饱喝足了就撤。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礼钱也少得可怜,几毛钱吃一顿大餐的好事,杜老怕自然不肯错过。可是,等菜的时候杜老怕的肚子偏偏不争气,最初感觉一道寒气从嗓子眼下去,瞬间到达了食道的尾端,能清晰感觉到寒气沿着胃的内壁蹿来蹿去。刚开始还能忍,后来实在忍不住,杜老怕跳起来直奔厕所。
农村的厕所大多都是旱厕,只在院子的角落盖上三面墙,顶上盖一层石棉瓦。厕所也没有门,很多都不分男女厕,所以入厕之前一定要搞清楚里面有没有人。而搞清楚的办法就是咳嗽,外面的人咳嗽一声,里面的人咳嗽一声,这算是对上了暗号。外面的人咳嗽一声,里面的咳嗽两声,这也是暗号,说明大家性别不一样,不要乱来。外面的人咳嗽一声,里面的人咳嗽三声以上,这也是暗号,说明我比较急,或者闹肚子,你等的话可能等很久。外面的人咳嗽一声,里面的咳嗽一百声,这就要冲进去了,说明里面的人快完蛋了。
由于肚子太疼,杜老怕忘记了入厕之前的咳嗽,闷声跑进了黑咕隆咚的厕所。寻着茅坑大概的位置,撅腚就拉,刹时间如同大坝决堤一般,黄河泛滥,洪水奔涌。直到听到腚下人的呼喊,为时已晚。
这时候,外面有人呼喊:“喜公公呢,躲哪去了,快找!哈哈哈。”
这是村里的习俗,喜事上,男方的父母被称为喜公公和喜婆婆。到了开席的时候,他俩会被亲朋好友一顿折腾,最常见的是在喜公公和喜婆婆的脸上抹黑,或者是锅灰,或者泥巴,有时候也用墨汁。喜公公和喜婆婆还不能恼,要面带着一脸黑到处游逛,让亲朋好友调笑一番。
杜老怕肚子痛快之后才发觉伤了人,急忙说道:“你是谁啊,在我屁股下面干什么呢。”
那人用报纸抹了一把脸,喊道:“你是不是瞎啊你!”
杜老怕自知理亏,不敢回话,提裤子就要往外走。这时候,裤子却被紧紧拽住了,黑暗里那个声音变得和缓了许多,甚至有点哀求的意思。
“兄弟,你是杜老怕吧,别急,帮个忙。”
杜老怕也听出了老拐的声音,说道:“你不去忙,你在这等我干嘛。”
老拐急得直跳脚,喊道:“谁他妈等你了,行了,别说了,帮我个忙。”
杜老怕从来都是遇事就跑的性格,无奈裤子被人抓着,只好答应道:“行行行,我帮你,你把手松开。我先提上裤子再说。”
老拐说道:“你先别急,我脸上的状况恐怕是见不得人了,你帮我个忙,你出门在脸上抹点泥巴,你冒充一下我,谢谢你了。”
杜老怕转了转眼珠,说道:“好好好,你松开手吧。”
老拐说:“谢谢你了,兄弟,你帮了我,这件事就算扯平了,我也不怪你。”
杜老怕:“行行行。”
哪里料到,老拐的手刚松开,杜老怕提上裤子就跑出去了,说道:“我帮不了你,你找别人吧。”
老拐在后面直喊:“你给我找点纸来也行啊,刚才用了!”
杜老怕听到了,但是没有回应,一溜烟就跑回了家。
喜公公最后还是在厕所被找到了,人们看到他满脸污垢,并没有觉得奇怪,只以为有人先下手为强了。于是,亲朋好友抢着在喜公公的脸上抹,喜公公带着一脸屎到处游逛。直到有人发现抹过喜公公的手变得奇臭难忍。
那件事让老拐丢尽了脸面,从此也恨上了杜老怕。这时候,杜老怕追着老拐问东问西,老拐肯定是不能说的。越是不说,杜老怕明白越是好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找个人问清楚。
到了晚上,杜老怕拎着两罐山楂罐头来找唯一的好朋友。这一家男人姓李,是个挺仗义的人。凭着以往的交情,老李本来是会告诉杜老怕的,但是他看到杜老怕上门,竟然直接把大门一锁进屋了。原因是前几天发生的事,让老李怀恨在心。
前几天,老李的八十岁老娘去世了,大办白事。农村的习俗是人死了停尸三天,这三天里,村里交情不错的朋友都会去守夜。所谓的守夜,就是陪着主家守尸体。白天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难的是到了晚上,人人都犯困,有些人支撑不住就回家睡觉了,所以晚上尤其缺人手。
鉴于比较好的交情,杜老怕拖着倦体守在尸体旁。在屋里还有几个村民,为了打起精神,人们就闲聊。聊的话题大多数和死者有关,都是和死者生前一起的故事,附带赞美死者人品的话,还有肯定彼此的交情的话。
聊着聊着,杜老怕也说了起来。杜老怕感慨道:“老太太真是个好人,和我们家老人也是世交了。论辈分我叫奶奶,我小时候就一直当她是亲奶奶。但是我也挺怕她的,有一段时间甚至是我的噩梦啊。”
这时候,有人咳嗽,这声咳嗽是提醒杜老怕,不要说老太太的坏话。
杜老怕只是想讲讲过去有趣的事,并没有恶意,所以毫不在意,继续讲:“我小时候爱赖床,孩子嘛,都这样。我奶奶,就是躺着的这个奶奶,经常大清早去我家串门。大人们就在屋里聊事情,我看有很多人,我赖在床上更不好意思起床了,怕被人看个精光。虽然小,但也知道害臊。我奶奶啊,毕竟还是交情深,她就喜欢把手探到我的被窝里,一边伸手一边说‘奶奶揪’,那时候我可怕她了。”
杜老怕的笑话把人们逗乐,也引起了人们伤感的回忆。老太太不仅人品和善,而且幽默诙谐,聊天的时候,老太太的音容笑貌仿佛浮现在所有人的眼前。老太太的孩子听着,笑着,不知不觉落下了眼泪。
杜老怕继续说:“其实奶奶就是想让我别赖床了,也是大人的好心。后来再串门,奶奶还没进屋就喊‘起床了没,奶奶揪’,听到这声音,我就吓得赶紧从床上爬起来,有时候实在不想起床,就只能被奶奶揪一下子。”
这时候,人群里不知道谁喜欢开玩笑,模仿着老太太的声音,低声说道:“奶奶揪!”
杜老怕一听,“噗通”从椅子上摔了下去,捂着裤裆就往外跑。一边跑一边喊:“糟了,奶奶揪来了,奶奶揪来了!”
杜老怕一边捂着裤裆一边喊,串遍了整个村子,像中了邪一样,就好像后面真的有“奶奶揪”在追他。
后来,人们不仅嘲笑杜老怕,还把老太太传得越发离谱。很多人说,这老太太不正经,人死了还要揪男人的家伙什。这件事整得老李一家很尴尬,多少天了都抬不起头来。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杜老怕的心态也有些改变了。有些时候,他自己也痛恨自己的懦弱胆小,尤其是在自己需要帮助却没人帮忙的时候。那个年代,物资匮乏,人们的生活却需要更多的团结。如果有一户人家总是特立独行,或者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行径,那么很快就会被孤立,被扣上一个不合群的帽子。
一场大雨之后,杜老怕的小房子被雨水击穿,急需补修。盖房建屋和修补房子一样,在农村也是一件大事。一般来说,没有一户人家自己就能把房子建好的。到了建房子的时候,不用主家招呼,有点交情的都会主动来帮忙。万一消息没有传开,主家就去朋友家串门,把事情一说,当天就有人上门帮忙,而且自带工具。
到了杜老怕修房子,村子里静得像是荒村一样。往常总是三五成群聊天的街上,也变得空无一人。杜老怕问了好几个人,看有没有时间帮忙修房子,人们都一口回绝,不是老婆生孩子,就是老娘生病了。这几天因为杜老怕的缘故,不少的媳妇以六十多岁的高龄生了几个孩子,更有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迈着矫健的步伐生了几场大病。当然,杜老怕也明白,那些孩子和病,都是编造出来的谎话。
房子修得慢,导致破损越来越严重,一边修一边坏,急得杜老怕呼天抢地。赶上连阴天,杜老怕只能缩在房子的角落里躲雨,有时候整宿都不能睡觉。本来有些忏悔的心又变得冷若冰霜,他开始恨村民们。
但是杜老怕这人有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借着修房子的机会,杜老怕频繁地去串门,一来想尽可能寻求帮手,二来也想弄清楚最近村民们神神秘秘在商量什么大事。
“老张兄弟在家吗,我是老杜啊。”杜老怕敲着门朝院子里喊着。
“杜老怕啊,你来干啥,我不在家啊。”
“你不在家,谁在说话,我走了。”杜老怕悻悻地离去。
“别走啊,你吃饭了吧,正好我做的饭多,你不吃我就喂狗了。”
杜老怕嘴上骂着街,回到自己的小破房子。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杜老怕终于修好了房子。村民们一看,也终于敢上街了。只不过,对待杜老怕的态度始终没有变,人们站在街上,或者在村部围着讨论事情,只要看到杜老怕远远地走过来,放哨的就会跑过来驱散人群。杜老怕在人们心中的形象,简直和鬼子一样恶心。
看村民们对自己的态度如此,杜老怕又开始反省了。杜老怕想了个办法,攥着一堆报纸,天天守在公厕门口,看谁没有带纸,他就给人家递纸博取好感。不过,他低估了人们对他的讨厌,人家宁愿不擦也不接受他的好意。
别人家丢了猪,杜老怕比主家还急,帮着到处去找。甚至邻村他也去打听,因此参观了不少猪圈。当得知猪没有找到,主家哭了,在当时那可是巨大的资产损失。这时候,热心的村民们商量合资买猪,一听合资买猪,杜老怕又退缩了。
小孩子们追着杜老怕的屁股喊:“杜老怕,怕怕怕!”
回到家里,杜老怕又陷入深深的懊悔。但是想起房子的事情,他又觉得问心无愧。
“凭什么啊,围在一起商量好事没有我的份儿,一说花钱,就想着让我参与,我才不干!”杜老怕嘟囔着,索性也不再打听那件大事。
这一天,乌云突然光顾这个小村子,很快天空落下了大雨。大雨中,好几辆警车鸣着警笛,驶近了村子,又匆匆离去。
杜老怕听到了笛声,从屋里赶出来凑热闹,却发现警车已经远去。一生好热闹的他自然要去打听一下,于是去敲邻居的门。去了好几家,发现门锁都挂着。后来,杜老怕从电话里得知,由于村子贫困,村民们就像趁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合伙做一些生意,结果被人坑了才知道做的是走私的生意。一个村子几十户,几乎都参与了这场生意。除了老弱残疾,村民几乎全都被警察带走了。当时看待走私贩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最严重的还会被判极刑。
村民们一去没有消息,好几天,杜老怕游逛在空荡的村子里,想起村民们的欢声笑语,感觉异常失落。
终于,杜老怕鼓足勇气,徒步去了镇里的派出所。在派出所的门口,杜老怕游荡了整整半天,毕竟他是杜老怕,什么都怕,迈进派出所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门口的民警盯着杜老怕,他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不敢和人家目光对视,最后杜老怕还是走了进去。
由于涉案人数众多,一时没有解决,村民们还被集中关在派出所的拘留房里。一个派出所也就几间屋子,拘留房正是小派出所的接待室。所以,在拘留房一眼就能望见派出所大院。
“杜老怕来了!杜老怕来了!”村民们用不可置信的眼神望着房子外面的杜老怕。
杜老怕蹲在门口的台阶上,望着里面的村民们。
村民们在里面七嘴八舌地谈论,期间还有说说笑笑,杜老怕孤独地坐在局子外面,成了名副其实的局外人,仿佛他才是被关起来的人,而里面的人是来看望他的。
“老杜,我孩子一个人在家呢,你回去帮我瞅瞅呗,谢谢了啊!”
“老杜,你帮我看看老娘,送点吃的行不行。”
杜老怕像打了一剂强心针,从台阶上站起来,重重地点了几着头:“哎!行,我记住了。”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交代了许多事情,杜老怕认真地记着。
“老杜,没事就早点回去吧。”
杜老怕胆怯地望了一眼警察,壮着胆子朝房子里说了一句:“明天我还来。”
“哎,回去吧。”
杜老怕恋恋不舍地转身,朝着村子走去。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他的心情从失落到轻松,一直在变换着。
局子里的村民们望着空无一人的门口,好一会儿都没有人说话。直到有人说了一句:“老杜这人,还行。”
“老杜还不错,挺护热,有什么事都紧着参与。”
“谁家有事,人家不去啊。”
“是啊,挺不错的人。”
十几里山路,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走着,不知道为什么,杜老怕突然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