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才女武亦姝就读清华:所谓的人生开挂,不过是厚积薄发


最近,诗歌才女武亦姝高考613分的新闻冲上了热搜。她在《诗词大会》节目中的亮眼表现,让人至今念念不忘。

很多网友感叹:长得好看还这么优秀,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所谓的开挂人生,背后并无捷径,都是日复一日的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歌才女武亦姝的高考成绩出炉了!


613分!要知道,上海高考满分是660分。


武亦姝说,她将报考清华大学。去年,清华大学在上海的录取分数线为610分。


消息一出,武亦姝立马上了热搜。

           

作为第二届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武亦姝的高考成绩并不让人意外。


有句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早在2年前,她就因惊人的诗歌储备量,登上热搜。


16岁的她,从容淡定,不急不躁,总是穿着一身汉服,清丽超群的气质,在人群中显得格外瞩目。


如果说靓丽的外表,已经为她圈了一波粉,那么她在舞台上的表现,则再一次征服了观众。


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


而武亦姝,可谓颜值、才华、人品三者俱佳。


出口成章、口吐莲花的她,被网友形容为:“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幻想”。


在小组赛的个人角逐赛里,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姑娘,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全部9道题轻松答对,战胜百人团中的308人,创下新纪录308分!


这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以来,在这个环节里的最高分!


在节目另一个环节中,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内,背出带有“月”字的诗句,且不能重复。


结果,武亦姝背出来的居然是《诗经》中《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连评委都惊叹不已。

             

后来,作为 “个人追逐战”最高分获得者,她又顺利进入争夺攻擂资格的飞花令环节。


最终,她凭借实力,战胜上期擂主——同样才学出众的北京大学博士生陈更。

           

高中生战胜北大博士,这已经让人稀奇。


而更让人意外的是,诗词底蕴如此深厚的武亦姝,居然不是文科生!


她是一个实打实的理科生。


熟知她的人透露,武亦姝的文理科都非常出众,还是化学课代表!


再看看人家的字,长这样:

             

对此,不少网友大发感慨:为什么人家长得比我美,还比我优秀?


实际上,所有的人生开挂,不过是厚积薄发。

 

书山有路勤为径


知乎上有人问:读书和不读书的差别,到底在哪里?


有一个回答是:别人看到美女,说的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你只会说:“我想追她!”


同样,面对春意烂漫,当大家只会感慨“春天真美啊”的时候,武亦姝张口就来:“春色满园关不住”。


这种丰厚的文化底蕴,并非全靠天赋,更靠日复一日的积累。


早在上幼儿园时,武亦姝的父母,就要求武亦姝每天都要学识字、背古诗、练绘画……每一天的日程,都是满满当当。


再长大一点,晚饭后,夜色缱绻,一家三口总是围坐在一起,各自静静地看书,“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武亦姝父母还会经常和她一起玩“诗词接龙”游戏,谁输了就要做家务。


假期里,武亦姝的父母还会带她去外面走走看看,但不能“走马观花”。


每一次,父母都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所见所闻,武亦姝必须认真记录、做好反馈。


有句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看似光彩照人的背后,其实是持续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


武亦姝自己也透露,当别的同学都在苦学数理化的时候,她经常手拿一本陆游诗集,百读不厌。

             

武亦姝火了以后,很多公司来找她,甚至有人想签约她做模特,武亦姝干脆关了机。


在武亦姝看来,现在还不是肆意挥霍青春和才华的时候,应该继续努力求学,不断充实自己。


越努力,越优秀;越优秀,越努力。


这,才是武亦姝一路开挂的真谛。


梅花香自苦寒来


列夫·托尔斯泰在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里,有这样一句开篇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说,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当我们夸赞武亦姝的时候,有一个才女,同样不容忽略,她就是《中国诗词大会》的主持人—董卿。


有人说,她的形象甚至超越了一个主持人,代表了东方女性的美。


你看她,一字一句,皆成词章;一颦一笑,皆成风景。


在《声临其境》里,无论是高难度的译制片,还是蠢萌的小奶音,她都模仿到位,惟妙惟肖,让人惊叹。


在《朗读者》里,她气质非凡、才华横溢,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赚足眼球。


比如,她这样述说“遇见”:“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她更是光彩夺目。


当台下专家探讨李贺的诗词,抛出“天若有情天亦老”,她脱口而出:月如无恨月长圆。紧接着,又说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


连一向毒舌的金星,都忍不住夸赞: "真正的美人,有闻过书香的鼻,吟过唐诗的嘴,看过字画的眼,董卿的再度走红,让我们看到了不显山不露水的古典美。"


而董卿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同样离不开厚积薄发。


小时候,董卿的爸爸就认为,人的命运要靠读书来改变。所以,他一向对董卿高标准、严要求。


才刚刚认字,董卿就被爸爸要求,必须每天抄成语、古诗,大声朗读背诵。


再大一点,董卿还必须按照爸爸开出的书单,严格完成每天既定的阅读任务。


甚至,爸爸不允许董卿多照镜子,因为他认为,女孩子不能放过多心思在打扮上。


“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


这种严格的教育,让董卿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长大以后,不管工作多么忙,董卿都留出一个小时,放下手机,静静阅读。


董卿认为:

一个人不能光着眼于现在。作为一个称职的主持人,外在的东西很快就成为过眼烟云。

现在的观众越老越爱智慧型的,知识型的主持人,而这些不是凭先天的。

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诗词和书籍的滋养的浸润下,如今的董卿,美在气质里,美在骨子里,美在岁月里,足以惊艳你我。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有这样一个女子,她著作等身,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桃李满天下。

在她90岁生日时,温家宝发来贺词,称赞她:心灵纯净,志向高尚,诗作给人力量,“多难、真实和审美的一生将教育后人。”

93岁高龄时,她依旧饱含深情地朗诵古诗词。

   

她,就是叶嘉莹先生,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的大师之一。


叶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对古典诗词充满热爱。


在她很小的时候,家里人就教她识字、辨平仄、分四声、吟诵与作诗。


15岁时,见到被严寒冻得飞不起来的蝴蝶,她就写下这样一首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几度惊飞欲起难,

晚风翻怯舞衣单。

三秋一觉庄生梦,

满地新霜月乍寒。


而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她却觉得,并非来源于天赋,而主要来源于努力。


叶先生说:“我不像写《城南旧事》的林海音以及写《洗澡》和《干校六记》的杨绛先生记忆力那么强。她们能够把许多故事、人物的细节都记得很清楚。


我一生漂泊,现在回首从前,真是往事如烟、前尘若梦。很多详细的情况我都已经追忆不起来了。


不过幸而我有一个作诗的习惯,我内心有什么感动,常常用诗词记写下来,我的诗词都是我当时非常真纯的感情。


正因为叶嘉莹先生肯吃苦、肯付出、肯努力,才有了如今的丰厚学养。


一个懂得持续自律和不断付出的人,总是会不断给人带来惊喜和意外。


成功路上,从来就没有捷径可走。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每个活得开挂的人,都不是命运的偶然。


真正获得成功的人,都是懂得对自己狠一点、懂得默默努力、持续发力的人。


下面这张图,也许最能说明努力的价值。

               

每天进步一点点,365天后,在复利的作用下,这个“0.01”就会被无限放大,最终变成37.8,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而如果每天退步一点点,最终,我们就会和别人产生巨大的差距。


有句话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与其羡慕武亦姝、董卿、叶嘉莹等人的人生开挂,不如从现在开始,厚积薄发。


愿你我,都能人生开挂、所向披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