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精读1248|《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除夕情怀

2025.08.20 大同 星期三 阵雨 (28℃/18℃)

(简书日更171天/总日更1762天)

我一急,对他大叫:“我就差一瓶酒了!”谁料他听罢,怔了一下,唰地拉开小小的窗子,里边热乎乎混着炒菜味道的热气扑面而来,跟着一瓶美丽的红酒梦幻般地摆在我的面前。

买酒这段让我忆起外地读书时,一次逢节,为抄近路也这样从小店窗子里得过一饭盒水饺。接过饺子时阿姨的嘱咐和笑脸温暖到让我不愿挪脚。带着不舍回到宿舍,尝到饺子🥟的瞬间泪流满面。怎么和家里的那么像!霎时让我想回去看看那阿姨是不是千里之外的我妈变的,或者我妈藏在那个厨房里啊?我当然知道不是……

记得那天心情本是平常,这情绪来由真就是那碗饺子。现在想想,也可能是孤单的味道吧。

也没想到还记得这些呀,以为早忘完啦,哈哈。这会儿依然是一个人吃着晚饭,不过冰箱里装着我妈周末给包的饺子。

过年了,店主也明白,倒不是为了钱,主要为了帮助别人,是一个善良的人。有的时候,我在想,我们工作到底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社会,为了他人。

文化比较时,我们常说英国人的规则,有时会嘭一下国粹,其实中国文化中的通融,也许也是需要经历,会有重新思考。

孩子子小的时候,吃的东西很有限,我不认为是挑食,只做他喜欢吃的,大人说要什么都吃,可是我们去超市去市场不是也挑着把东西买回家的。

当然也不是一开始就想的这么明白,和别人交流,和什么专家请教,比如有的妈妈说把什么什么放在自家孩子喜欢的食物下面,一起喂进去,试了,我家儿子是全给你吐出来。所以只能老老实实,要么解释要么接受。有一年回国出门,孩子没有喜欢的菜,他宁可吃白饭,但是常常我们请别人给我们煮两个白鸡蛋,一般都没问题,一次去景德镇,老板娘听儿子的喜好,还特地对对面的菜市场买了新鲜做了,特别令人感动,因此也不影响旅行。

有一年和朋友去咖啡馆,孩子的菜肴一点选不出来,虽然有kids menu,和服务员说能不能就做一份家庭三明治,结果端来的是烤的几乎发焦的硬邦邦的面包。

不必盲目崇拜规则,规则也是人定的,有时候一个具体的环境,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件,通融和美德一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