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篇 觉心】一生病就去医院,你对自己的健康上过心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红楼梦》读到第五十一回,宝玉的丫头晴雯因着凉感冒,请的大夫诊断的是外感内滞,小伤寒,然后开了两剂药。宝玉看到药方,说道:“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像我们一样的治,如何使得!凭他有什么内滞,这枳实、麻黄如何禁得。“ 于是请了王太医,病症诊断是一样,但把重药换成了当归、陈皮、白芍等,分量也减轻了些。

贾宝玉,14岁的男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药理知识,并对医生的药方有质疑的精神。这其实是很令人称赞的。

我看到这里我就想问一下大家,如果你们去医院,医生开出药,你们看得懂吗,会对药方产生质疑吗?反正早年的我,完全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大家都说要听医生的话,然后真的就是医生怎么说就乖乖怎么照做。

不觉得这里有些问题吗?!

第一,你看得懂那些病、那些药的名词吗,明白自己的身体状况吗?

第二,你有想过质疑医生的诊断吗?

现代社会,相信很多人的思维是,一有病痛,就找医生医院。医院过度的承担了人们对于健康的期许,相对而言,人们自己对自己健康的承担太不够了。换句话说,当身体有很多病症的时候,很多空间是可以自己调整控制而痊愈的,远不用到去医院的程度。那么自然,人们需要多少具备一些知识的。

我想到自己的一个例子,以前小时候感冒发烧之类不想吃东西,但是妈妈还是会敦促我吃一些,说如果身体没有能量,怎么有力气对抗疾病。虽然非常没胃口,不想吃,还是会吃一些。现在我才意识到,这个其实是不恰当的做法。

因为习练瑜伽和太极拳,很久很久没有生病了,这段记忆几乎忘了,前几天看到《红楼梦》里另外一段,才联想起来:

第五十三回,“这是贾宅中的风俗秘法,无论上下,只一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故于前一日病时,净饿了两三日,又谨慎服药调治,如今劳碌了些,又加倍培养了几日,便渐渐的好了。

这就是轻断食或辟谷呀,身体在病毒或病菌滋生的时候饿着,这些病菌也因为得不到能量补充而正常死亡,身体本就有对抗的机制。我参加过三日辟谷,两三天不吃饭,真的完全没有问题的。尤其这些年习练瑜伽和太极,切身感受到,如果愿意给身体多一点时间,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力,是多么强大。

中医对疾病处理的理解,包含四个过程,第一是导引,第二是按跷,第三是针石,第四是汤药。简单理解,导引就是导引术,五禽戏八段锦,就是瑜伽。按跷就是按摩,针石就是针灸刮痧,最后一步才是吃药。

最近在看印度的Ayuveda,阿育吠陀,是古印度流传下来的类似中医的医学体系。其实和中医的理念也比较像。西医是处理病症,阿育吠陀和中医更关注病的来源。

在印度游学的时候了解到,印度人认为瑜伽可以治愈几乎所有的疾病,包括癌症,前提是要放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并给到足够的时间练习瑜伽。其实BKS艾扬格大师本身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

另一个角度,如今的教育体制,让孩子们专注考试,并不在乎真正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身边实在不乏高学历的案例,就算当上高管,健康知识还是特别匮乏,最后孩子都怀不上才意识到问题,辞职后也专注到瑜伽中。

当然我们也无需要求教育体制过多,这本就是一个社会的筛选机制。所以希望还是家长们都提高这方面的意识。让孩子多了解一些自己的身体,骨骼肌肉,怎样保持健康的体态。尤其是放暑假即将进入大学的孩子们,不妨去学个瑜伽教培暑期班(哈哈,写到这里厚着脸皮做个广告,在赣州的朋友想让孩子学瑜伽的可以联系我),或者学习一些中医和健康相关的知识。

也许最珍贵的礼物,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能够从容应对疾病和无常,无需过度依赖医院、甚至父母。反求诸己,是无常中的有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一直认为,文字是有温度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自仓颉造字以来,汉字在文化长河的历史作用是不可置否的,故文字在传...
    好多橙阅读 307评论 1 2
  • 默哀式的开端,喜剧式的高潮,沉醉式的结尾。 从这个杀手不太冷到碧海蓝天,吕克贝松不是超体式的思维,而是法国式的思考...
  • 生活在快节奏的都市,有时会莫名的心累,想罢工,想放肆,想随心所欲,这些都是情绪的自然钟摆,允许它的存在,但不可以恶...
    南坡诗社阅读 818评论 0 4
  • 完整版的Platt SMO算法和上一节的简化版中,实现alpha的更改和代数运算的优化环节一模一样。在优化过程中,...
    潘雪雯阅读 1,0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