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本书上说,大部分人都比较自以为是。对自己的认知和接触链的认知并不一致。
人类从原始社会时期就不断的探索外界,他们将动物饲养成家禽;将植物培育成庄稼;将脚步迈向世界各地直至宇宙。
我们了解万物的形成,四季的更迭,日月星辰的变幻,却唯独,没有真正的认识自己。
希腊有句名言: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
01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很乐观很洒脱很勇敢的人。
从小到大,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扰乱我的心情,朋友也吐槽我太没心没肺。
我以为,所有的不快乐都只是暂时的,不会干扰我日后的生活。
直到高考失利,我才第一次感受到了挫败。
最难过的事情不是没有回报,而是付出和回报大大不成比例。
文理一分科,我就一头扎在学习里,周围的人回到寝室都在做题,那种氛围也让我绷紧了心里那根弦。
曾经幻想高中谈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到了高中才发现每天面对的都是考试和试卷。
特别清楚的记得高三那一年春节,整个市区就我们学校大年二十九才让回家。
过了年,初五就匆匆忙忙来到学校,开始复习,为高考做准备。
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努力了,觉得勤能补拙,只要勤奋一些,再勤奋一些,就不会太差劲。
可成功真的就是七分靠打拼三分靠运气吧。
一对完答案我就知道自己考砸了,而且是高三无数次测试以来最砸的一次。
成绩出来时,有人安慰我,有人质问我,有人很惊讶。
那天,我关掉手机整整发呆了一天。
班主任劝我复读,说了很多原因来表明第一学历的重要性。
可我最终还是决定不复读。
当时觉得再经历一遍相似的生活太煎熬了,我早就想脱离题海去体验新生活了,复读一年能提高多少分呢?我没有把握。
于是没有复读,上了一所一般的二本院校。
现在回想一下,是当时的自己没有勇气去复读。害怕成绩提升不了多少,害怕自己再来一遍后的成绩还不如原来的。
上了大学,我渐渐的融入新生活,尝试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
以为生活很充实,然而每当想起那次考试还是会难过,会遗憾。
为什么把最砸的一次成绩放在了高考?
如果我选择复读了,结果会不会更好一点呢?
会不会认识更厉害的人呢?
布雷默说,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
原来我在一些小事面前会乐观,一旦在大事上出现问题,我也会很难放下。
我对自己的认知还是不够,自己的内心并没有那么乐观,也并不洒脱勇敢。
02
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
L小姐一直说她是个内向自卑的女生,想要改变自己。可是在我看来,她与内向自卑差的很远。
与不熟悉的人说话时能聊得来,不会不吭声显得场面尴尬。
身材样貌都不差,学习也很好。与人相处自然,态度和善。这怎么会是内向自卑的表现呢?
我觉得她对自己一直有着过低的评价,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优点。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你想要全面认识自己时,可以问一下身边的人。
“我在你们心目中是什么样子呀?”
“你们觉得我怎样啊?”
身边的人对你的评价不会抱有过多的想象,是根据你平常的行为做出的判断。
肯定会有让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03
有时候,认识自己只需一瞬间。
最近在看毛姆的书《月亮与六便士》。当初它吸引我的原因只是一句话。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在金钱的诱惑下还能抬起头看月亮,这种心态让我很敬佩。
但也很奇怪,追逐梦想不是值得鼓励的事情嘛!怎么会是厄运呢?
于是就从书中寻找答案。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放弃稳定的工作和优渥的生活,去追逐自己心中的画家梦。
他做出决定的那一刻想必也是认清了自己的那一刻。
当他放弃未成年的孩子和温柔的妻子时,我还对他抱有一丝同情。
然而我对他仅存的一丝同情很快就被打破了。
他生病发高烧,好心的斯特洛夫说服妻子把他接到自己家里,悉心照料,但是斯特里克兰一点都不领情。
在别人画室里画画却把主人赶走。我在他身上看不出一点人情味,看到的只是捉摸不透的性格和对周围人的冷嘲热讽。
不过追根到底,他的改变,不过是为了实现自己画画的梦想。
斯特里克兰在中年时终于认识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梦想。
却也失去了身边的人。
这也许就是大多数人不愿直面自己的原因吧。
中年人要承受的压力太大,要背负的责任太多。
所以即使发现自己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也不会做出实际性的改变。
04
年轻人,我们没有太多束缚,我们有许多条路可供选择。
小时候妈妈让我学跳舞,我没有学。因为不喜欢。
尝试过学吉他,口琴,不过都是半途而废。跟没学一样。
也许是我不够喜欢。
那我究竟喜欢什么呢?
苦苦寻找的答案就在潜意识中:写作。
从小喜欢看书的我对于作家有着莫名的崇拜感。一页页纸一行行字带我走进了不同的世界。
我一直想,要是有一天也会有人喜欢我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就好了。
直到前两周,下定决心开始写作。
这个过程很奇妙,就像斯特里格兰抛弃一切用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一样,我也可以用文字发表自己的感悟。我觉得自己找到了能够热爱一生的东西。
我们羡慕一些人活的简单纯粹,比如李子柒。也羡慕一些活的洒脱自由,比如三毛。却没有深究原因。
无非是她们在喧嚣的尘世中对自己有真正的认知。
认识自己不会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打破自己对自己的定义,需要询问周围人的意见,也许要用漫长的一生,也许就在一瞬间。
如果你还年轻,那就趁年轻。
如果你人到中年,那就慢慢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