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是我们的孩子

          他们也是我们的孩子

      今天,我想在这里公布一串名字,他们是:王文清、吕丹、高玲玲、魏新辉、朱帅、……他们是我班主任生涯中最最难忘的学生,然而他们却没有过骄人的成绩,他们没有过出众的表现,他们甚至没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是常常被遗忘的一个角落,沉默,胆怯,自卑,甚至有人怀疑他们的智商;嘲讽、奚落、责骂、甚至是体罚。那无助的眼神,那沉默的外表,那孤单的身影,那伤心的泪水,那无奈的离去,那莫名的恐慌,那……他们是谁?有人给他们起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差生!!!

      他们曾让我彻夜难眠,他们也曾让我黯然伤神,为了他们,我曾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为了他们,我也产生过放任自流的念头,倍受过自我人格和世俗偏见的煎熬:一边是素质教育旗帜下愈演愈烈的质量考评,一边是用爱心铸就师魂的道德规范;一边是举起教鞭毫不留情的责罚,一边是为了他们就必须这样的爱心掩饰;一边是无休止的辱骂和检讨,一边是成绩蛋糕越做越大的自我雀跃与肯定。

      于是,“考不到60分,你就小心点!”,“你们几个下次记不下,就别再进教室!”,“这题我都讲了几遍了,你脑子是不是有问题啊!”,甚至在办公室有人一致认为那个学生是“弱智”。他们成了课堂被频频提问的对象;他们成了课余同学们嘲讽的笑柄;他们没有话语权,“重点培养”、“狠抓差生”的帽子被他们一并接纳?“拉了班级的总分”、“影响了某某老师的声誉”一并成了他们被责罚的理由。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源于我们深深的爱心,还是为了个人成绩提高的虚荣与自私?我无言以答。当我们举起教鞭的时候,当我们横加指责的时候,当我们破口大骂的时候,当我们威吓甚至劝退他们的时候,……我们都说:这是为了他们,为了提高他们成绩,为了他们将来?他们是否和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一样被在社会上不被人瞧不起?可是,试问一下,他们得到尊重了没有?我们是否真的是为了他们?爱心的流露难道就是让他们变得胆怯和厌学,让他们如此自卑和无助,甚至是伤心无路。老师们,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这难道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所为?

      朋友,在这里,我想讲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年,他才上小学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成绩74分,数学92分,老师宣布他留级。理由是:学校规定各年级全班后六名都得留级。为此,我找到了他们的校长,校长的态度毫不客气:我们学校连续8年各年级单科均分都是全镇第一,你不能让他影响了四年级的教学成绩,毁了老师多年的声誉!这样的校长自然是少数,然而,足以说明我们有些老师甚至管理者对待差生的态度!难道,教学质量的奖牌抵得上一个少年的成长?难道老师声誉的好坏就取决与成绩的高低?

     

朋友们,今天在这里我不想为老师们唱赞歌,因为我们已经得到了太多的鲜花和掌声,我们得到了太多的肯定和赞赏,然而,我们是否走进过他们的心灵,静静地倾听他们的诉说,是否把爱心真正播散进他们的心间?在此,我想说:老师们,请你们走近他们,让阳光温暖他们!因为,他们也是我们的孩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