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琼斯对弗兰妮说:“当有人碰你,而你不想让他碰,那就不算真碰,相信我。他们那样碰的不是你,他们没有真正‘得到’你,懂吗?你还在自己里面,没有被任何人碰到。相信我,你真的是个好女孩,你还在自己里面。”
这句话在《新罕布什尔旅馆》这本小说中看到。当弗兰妮被球队的一伙人“轮奸”以后,无法走出心理阴影,小琼斯这样对她说。
一边读这句话,一边又止不住地心疼这个女孩子。弗兰妮绝对是一个泼辣、大胆个性十足的女孩子,是学校所有男孩都暗恋的女神,但最终为此蒙尘。这本书中人物本来就不是很多,弗兰妮绝对堪称全身都发光的女一,也是这个家庭里唯一一个个性张扬的人物,似乎只要她存在,画面便一片阳光灿烂,自带主角光环。
故事主要讲了一家三代人的家族史,自然少不了梦想和信念。如爷爷艾奥瓦·鲍勃的人生理念:人这一辈子总得痴迷一事,坚守一生。一个人只得不停地走过开着的窗户。
还有父亲温·斯洛的两个人生幻想:1.熊能以人的方式存在;2.人能够在旅馆里读过一生。
这个理想就发生在他与母亲玛丽认识的那个夏天,温·斯洛对美好的人生定义就定格在了熊、旅馆、弗洛伊德、玛丽;大约那是最美好的一段人生,以至于,父亲一生致力于追寻那个夏天的人和事。
大概,父亲就是我们常常批判的生活在过去和未来的人吧。从认知的角度来说,父亲这样的人注定会不快乐,因为他总是生活在对未来的畅想和对过去的怀念当中,唯独较少关注眼前的事情。
大儿子弗兰克是同性恋,他不知道;儿子被学校霸凌,他也不知道;二女儿弗兰妮和三儿子的不伦情感, 他也不知道;他对孩子们当然算不上负责任,即使他已经看出来这所中学是多么的烂,依然让自己的孩子去那里上学。
而母亲玛丽是一个贤惠而善良的家庭主妇,虽然足够细心,却依然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
这个家族已经足够坎坷和不幸,但他们依然乐观且勇敢而不失期待地生活着。
当我们经历了生死以后,似乎也多了一些宿命论的认知,于是,这本书是笑着阅读,哭着思考的。大概人生就是这样吧,书中人和读书人一不小心就会合二为一,到底也不知道眼泪为谁而流。
这本书是幽默的,却没来由的令人感觉丝丝心痛,无力的抽搐。
或许,我们能从书中找到一丝积极面对生活的力量。可是我能看到的,却是那些无可奈何的接受和妥协。
尤其是涉及到青少年之间的种种微妙关系,又如何能够坦然面对。
正是文中第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敲击着我脆弱的心灵。
这是一本写给普通人的,现实中的生活。可能想传达的思想是:比起庸庸碌碌、无所事事但寿终正寝来说,真正体会到内心的喜悦和人生的起伏来得更踏实吧。不知道为什么,我看不到那么阳光的一面,就像我看余华《活着》一样,表达了一种存在的状态,悲伤和喜悦本来就是人生底色,该怎样承受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书还没有读完,但是我已经能从作者幽默的语言中看到暗淡的未来。
我在想,我们努力过好每一天,也是希望这一世的感受更加丰盈一些,读那么多书是希望自己的认识能更加接近一点真理。同时也天真地希望自己能够强悍到兼济天下,总免不了心怀美好,愿人间没有痛苦,愿生命没有坎坷。
然而,真正去直面生命中的生死离别,那美好的一厢情愿也随之奔溃殆尽。大概,这才是滤镜背后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