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部分书籍
上周完成了书柜的整理,实际工作量仅仅是挑出了最不需要的十几本书,丢掉。整理好以后,挑一本书静看,是前些年很畅销的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系列。 我喜欢买书,又喜欢一本书看好几遍,这也导致家里好多书还没看过。
等看到这首纳兰性德的《虞美人》,思绪又飞到了红楼梦,仔细一想,这次又是好久没有读红楼了,也好久没去见见我最爱的潇湘妃子!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我喜欢《红楼梦》,我知道我和红楼有一种不解的情缘!
第一次接触红楼,是初中时从一本内容删减严重的《红楼梦》盗版书开始。第一次了解红楼,是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的选段。第一次喜欢红楼,是课堂上语文老师给播放的87版红楼梦电视剧和学生会指导老师送的一本《红楼梦》正版书!
红楼梦
直到高中毕业,我对红楼的喜欢还停留在“书好看,电视剧好看”的层面,并没有深层的了解。
大学期间上了徐老师(滨海最美教授)的红楼梦选修课,听她解读金陵十二钗、红楼判词、红楼人物等,我对红楼的了解更多,对红楼的喜欢也更多了。机缘巧合下,我还认识了“红学社”创始人雷学长,和他一起共读红楼文化、扩大社团、举办演讲……至此,我对红楼梦的喜欢上升到了顶点!
右图是徐老师编写印制的教材,左图是她前几年出版的新书,我都收藏着!
大学的毕业论文《大观园里的林黛玉》(法语版),让我的这些喜欢有了一个暂时且圆满的结局。
毕业回家后,身边缺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读红楼,我对红楼的喜欢就再也没有上升到更高的程度。曾经有一起共事多年的同事说我对红楼太痴迷了,她很不了解为什么这么厚的一本书我能一直读下去,我和她解释了,解释不通那就不解释了。毕竟不喜欢红楼梦的人多了去了,你不喜欢是你的自由,我喜欢是我的自由,互不干涉才是王道。
我很清楚自己对红楼梦只是喜欢,以前是喜欢,今后依旧是喜欢!我愿意就一直停留在“喜欢”的层面,不需要多热衷,更不需要痴迷,只要发自内心的喜欢就足够了!
因为喜欢是一件简单而又幸福的事情!
只是喜欢就不需要时时惦记,只在闲暇时细读几回或者看看相关书籍,也可以在无聊时抄抄书中的诗词或者听听相关的歌曲,甚至可以几个月不理它们,束之高阁不看一眼,因为我只是单纯的喜欢,看与不看都随自己心情。
虽然我对红楼只是“喜欢”的情绪,但我的喜欢是坚持不懈的,是非常广泛的。因为喜欢红楼,秉着爱屋及乌的精神,与之相关的人和事都能欣然接受。
比如,张爱玲!喜欢她不是因为她的才华,而是因为她说过的一句话“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哪怕我对她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一书中那段广为传颂的名言很不认同。我相信世界那么大,男人也好女人也罢,总会有那么一个人,一辈子就爱一个人,傻傻的只爱一个人。不会都如张爱玲所说的,变成“一粒饭黏子”或“一抹蚊子血”,心口上的朱砂痣不管过去多少年依旧是那样鲜艳,床前的明月光不管经历多少岁月依旧是那样耀眼。
比如,纳兰容若!索隐派的人曾经提出纳兰容若就是贾宝玉原型的说法。我不去评论它正确与否,也许纳兰容若真的和红楼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毕竟连乾隆皇帝在阅《红楼梦》时都笑说“此乃明珠家事也”。不管真像如何,就因为这么一个说法,我就愿意在心理默默喜欢着他。叶赫那拉氏.纳兰容若,连名字都那么朗朗上口,就像“林黛玉”“红楼梦”一样好听!
又比如,富察明义!对他的了解仅限于《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
前六首
再比如,甄嬛传!大学时期这部小说来来回回我看了好多遍,除了觉的故事情节好看以外,还很喜欢作者的文笔。毕业后听到要拍摄成电视剧,别提有多激动,还记得《甄嬛传》播出时我正在市政上班,每天坐在电脑前乐此不疲的追剧。各大卫视滚动播放,我也从头至尾完整版看了三遍,还有无数次的选集播放,还买了一套书。
买书送的海报
甄嬛传的热播下,大江南北都刮起了一股“甄嬛体”的风,可是又有多少人在说着甄嬛体时能知道它们实际上就是“红楼体”呢?
除此之外,我还看各种与红楼相关的节目,买了金陵十二钗的巨幅十字绣(工程浩大,至今没有完工),制作红楼书签,买红楼梦连环画……
红楼梦.连环画
书签.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