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这很难。
而且,这是一个通病,很多人有存在这样的问题:无法、不会正确对待反对意见。
它难在这需要重塑一个人的认识观、思考方式的底层逻辑,变化巨大;
它难在我们从小受的教育,缺失了这一方面的引导;
它难在周围人大都如此,长期浸染于此,难以发觉这是一个问题;或者,即便发觉了有问题,但是别人都这样,他也无法真正把它当做一个问题抽象出来、提出来,然后解决它;
它难在难以找一个榜样,对着学;
它难在很少有人会当面指出你的问题,并且给出出路;或者即便给出了思路,也是单一的,不够系统,道理明白了,但是缺少其他方面的支撑,所以依然难以达到,发现问题了,面对着问题,却束手无策,比较痛苦。
完成转变需要很多基本能力和经验的铺垫打底,是一个相对较为系统的工程(参见《思维模型(26)系统论》)。
或许,这就叫一个人的成熟度吧。
具体来说
仔细读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吧》(参见《我的读书(11)《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的七个习惯非常好。
它提供给了人们一把锁,可以解决“它难在很少有人会当面指出你的问题,并且给出出路”这个问题。
看我读了近10个小时,相信我,你绝对不虚此行。
读的时间长,有个问题是,这是本外国的书,语言风格的原因以及其他叙事太过详尽的原因,所以会读的慢一点。
单就那些细节,虽然写的有些很反复、很细,反复说明,但是读来,这些部分还是有启迪的,也是有意义的。
如果你还是读不动,可以先听听樊登读书的讲解;然后再来读。
1.主动:它教你创造、创作,A+B(参见《思维模型(24)A+B模型》),教你不再被动接受,不用自我加压、自我鼓励,就能主动去工作、主动创造性工作、主动开始思维事情、想事情;
2.以终为始:它教你有使命感,有目标;教你要确定自己的“固定基本原则”(参见《固定基本原则》),事事以原则为衡量尺度;
3.要事第一:它教你合理规划,教你把精力用到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的事),以减少第一象限(重要紧急的事)发生的概率,从而实现从容不迫的生活、工作,而生活、工作质量不但不受影响,反而会质量更高;
4.双赢思维:它教你人际关系的本质,不是竞争,是合作,是双赢,打不成双赢,宁愿不合作;
5.知彼解己:它教你如何真正的了解他人,而不是自以为的了解他人;它教你如何坦诚各方观点,即便这些观点是对立的,然后一同寻找符合双方诉求的共赢之道;它教你合作,教你如何从矛盾中寻求合作,教你面对对立的观点,不再躲闪,而是建设性的去寻找共赢之道(方法即:不是教你不躲闪,而是教你如何做,自然就不躲了)。
6.统合综效:和4、5差不多的意思(W:现在一时想不起来了,过两天等我给人讲讲,就记起来了。。。)
7.不断更新:要持续学习,更新自己(W: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有时候,就是,你那么固执的样子,干啥呢?。。。)
最后,希望朋友们尽快找到自己,掌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