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藏在课本后的那些书”这九个字的时候有点怦然心动,这就是对我课堂生涯最完美的注释了。遮遮掩掩又心满意足的那种感觉跃然纸上,画面感极强。但是这种有目的性的书单很容易暴露一个人,所以还是容我自我辩白一番再慢慢回顾吧。
其实一直算乖学生,没干过什么出格的事儿,上课偷偷看小说也就顶天了。高中自习的时候,经常摊开一本大而薄的数学书,夹一本《萌芽》,听见老师的脚步声就立刻往前翻几页把杂志盖上。有一次,看的太入神,直到班主任走到身边才看到他锃亮的皮鞋,好在他正对着过道另一侧的同学。那天的脸红和心跳,我至今都记得。
总说自己没看过什么言情小说,可是当我翻找已看书单并在心里严苛的守着“藏在课本后的那些书”这个标准筛选时,发现居然大部分都是言情小说。想来原因有二:
一是偷偷看书这种事情确实发生在爱看言情小说的年纪,现在仍然是学生的我从大学开始就真的是带着闲书去上每一节专业课的节奏,但言情已经不是我的选择了;
二是言情小说只动情不费脑,看起来还特别快,给人一种时间也过的很快的错觉,再无聊的课也觉得还算好过。
整理书的时候发现了自己对几个作者的偏爱,所以就按照作者来写这些书好了,不管这些书现在看来如何,它们当真替我保管过一段青春。
八月长安
我更喜欢管她叫八胀安,她的几本书在同类作品里算是很好的,反正在我心里是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振华高中三部曲我是按照这个顺序看的,《暗恋·橘生淮南》《你好,旧时光》《最好的我们》。《暗恋·橘生淮南》里洛枳对盛淮南远远瞧着的那份情愫,至今都能打动我,毕竟也是有过一段三年暗恋经历的人嘛。也是因此顺藤摸瓜看了她的其它故事。
曾经把她的书推荐给一个男生朋友,没想到居然也得到好评。他说上初中的时候,女朋友看的言情小说们他都被逼着看了,都没八胀安写的好,而且应该也没八胀安长的好。
其实,以八胀安的文字功底,她应该可以写出更深刻的故事。就像演员不能总吃青春饭,整容也掩饰不了衰老的话就必须向实力派靠拢,一个作者一直写青春题材,也是会被“嘲笑”的。她对此发表过见解来着,具体怎么说的我找不到了,总是态度之坦然让我觉得很舒服。反正这种故事总会有人写,看别人写不如看她写啊。
前段时间《最好的我们》改编的网剧我也看了,算是给原著党一个交代,刘昊然和谭松韵的CP我还挺喜欢的。追剧的同时又看了一遍小说,是比当初觉得幼稚,但依然很好读,让人愿意看。
顾漫
这位恐怕也是很多人的心头爱了,相比八胀安的高中三部曲,她的故事在往大学和职场进阶。《微微一笑很倾城》大概是我看过最多次的同类小说,印象中是看了三次吧,因为贝微微真的和外面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嘛。还有《何以笙箫默》,几年前看过一个言情男主排行榜,何以琛好像是第一吧。而且啊,百度里有很多人问,有那些类似《何以笙箫默》的小说?同理,《微微》也是。
后来的《杉杉来吃》和《骄阳似我》也看了,没记错的话前者有点像《微微》,后者更像《何以》,个人觉得应该很难超越。不过,顾漫有《微微》和《何以》就够了。
桐华
对桐华这个人好像一点都不熟,刚刚才发现看的几部小说都是她写的:《被时光掩埋的秘密》《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步步惊心》。说实话,我都不记得自己看过这些书,亏了豆瓣的标记。
不过简单了扫了一眼内容简介,对主角的名字还有些印象,都是打动过我的人。
辛夷坞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山月不知心底事》《我在回忆里等你》《许我向你看》《原来》,这个整理完真的有点惊讶,我居然看了这么多男那女女兜兜转转的故事呢。印象中最喜欢的应该是苏韵锦和程铮的故事吧。
桩桩
古装系列的言情最喜欢的应该是桩桩的《永夜》,只记得当时看完有惊艳的感觉,但是身边看过的人却很少,也没有人跟我击个掌啥的。直到大学的时候偶然聊起看过的言情小说,室友说看过,那一刻的惊喜啊真是,现在都想跑去抱抱她。
喜欢《永夜》有一部分原因好像是觉得文笔不错,很多写古代的书看着都有点尴尬,索性又找了作者其它的书,《蔓蔓青萝》和《微雨红尘》,都是上下册的,印象中也还可看。
苏小懒
当时她还和郭小四那一波的人在一起,她写的《全世爱》系列我大概追了两三本,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逗逼。记录些她和老公的日常,文风比较亲切幽默,在当时算是比较不一样的画风吧。她正经写的小说故事随笔什么的,倒是没看过。
笛安
笛安的书好像文学感比较重一些,故事性也相对较强,当时看完就是觉得她是不一样的。《告别天堂》《西决》《东霓》这基本都有看过,豆瓣评分都是8分上下,后来好像还出了《南音》,年纪大了没有再追。
夏茗悠
夏茗悠的风格好像是那种小文艺小清新的?《8分钟温暖》《尘埃眠于光年》《陪你到世界终结》几本都看过,草草看完快速遗忘的类型,但当时应该都是爱过的。
写完上面这些,粗略的数了一下,大概有30本的样子,每个作者的下面越写越少,不是因为失去了耐心,而是真的忘记了书的内容,写出来的原因是能保证自己在那个年纪是喜欢它们的呀。
另外,一边梳理这几个作者一边感叹时间的神奇。现在看她们的资料,几乎每个人都多了几本我没见过的作品。从高中结束到现在不过五六年的时间,我已经不再看她们的作品,也停止了对她们的关注。读者可能换过好几拨,她们作为作者笔耕不辍。她们不断成长,告别自己写过的人物,告别爱过她们的读者。
啊,写完真是觉得自己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