沏上一杯绿茶,坐在沙发上,翻阅着书籍,跟随作者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寻找川菜的味道,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味蕾体验?本书分为三卷:厨房随笔、食物本纪、饮食杂言。每一卷都有独到之处,特别是第一卷,作者把他做菜的经验毫无保留的用文字记录下来,虽是菜谱,胜过一切,记录的非常清楚,就算是厨房小白,也能够领略他做菜的精髓。下面请随我细细品味吧!
(一)家喻户晓的红烧肉,做法原来是这样子
相信一盘香喷喷的红烧肉端到你面前,不会拒绝吧!这道菜来源于著名诗人苏东坡,他的东坡肉(也就是红烧肉),曾写下歌谣《食猪肉》:“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道出了这道菜的秘诀。要掌握好水分和火候的关系和比例,我们做这道菜时,要选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
第一步:清洗干净-肉皮炙烤-刮净表皮-切成方块
第二步:汆水(放姜片、大葱、花椒、料酒)放肉下去煮2分钟,捞出晾干
第三步:下锅热油,放姜片、大葱段,捞出姜葱,把肉方皮下肉上排列在锅底,用热油温炸肉皮,油脂溢出
第四步:炒好糖色,肉下锅,包裹均匀糖色,放点姜片,几个大料,倒入开水,加点料酒,等他慢慢烧,肉质更加软糯,待到锅中汁水浓稠,即可关火,装盘,一盘肉色酱红晶莹、热乎乎的火烧肉就呈现在你面前了。

(二)当辣椒遇上花椒,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辣椒从海外传来的,而花椒是生长在咱们中国的土地上的,现在一说起花椒,就能想到四川,特别是生在在四川汉源的大红袍花椒,更是一绝。四川人吃辛辣的食物,早在两千多年前《华阳国志》里就有“蜀人好滋味,尚辛香”的说法。两个食材虽然相距万里,在冥冥中,终有一天相遇,两者结合,碰撞出了一个菜系,它叫做麻辣,向世界上的人讲述着,属于麻辣菜肴的故事。川菜素有“百菜百味,一菜一格,擅长麻辣”著称,风靡天下,川菜中的许多菜肴,都离不开辣椒和花椒,就像阴阳平衡一样,维持着属于它们的味道平衡。

(三)郫县豆瓣,川菜之魂
郫县豆瓣具有辣味重、鲜红油润、辣椒块大、回味香甜的特点,是川味食谱中常用的调味佳品,有“川菜之魂”之称。
相传在明末清初,福建汀州府孝感乡翠享村人,陈逸仙迁入郫县,子孙繁衍,久居其地,1688年(清康熙年间),陈氏族人无意之中用晒干后的葫豆拌入辣椒和少量食盐,用来调味佐餐,不料竟香甜可口,胃口大开,这就是郫县豆瓣的雏形。
19世纪中期(清咸丰年间),陈氏后人陈守信,号益谦(又号心谦),发现盐渍辣椒易出水,不宜保存,遂在祖辈的基础上,潜心数年,先以豌豆加入盐渍辣椒吸水,效果不佳,再换胡豆瓣,依然不佳,又借鉴豆腐乳发酵之法,加入灰面、豆瓣一起发酵,其味鲜辣无比,郫县豆瓣就此诞生。定名为“益丰和”号酱园。陈守信和他的“益丰和”号酱园也被人奉为“郫县豆瓣”正宗鼻祖。
郫县豆瓣烹制的经典菜有回锅肉、豆瓣鱼、麻婆豆腐等菜肴,有着浓郁的四川风味,经长久传承,日益改良,郫县豆瓣声名远播,在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都广为流传、深受欢迎。
想要探究川味,一定要看此书,绝对的宝藏,你不可错过哦!
文|清姐说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