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百姓真的不用纳粮吗?

有一段时间,真的是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用纳粮,只不过,这段时间很短暂。

闯王李自成在起义初期,不但被朝廷斥为“反贼”,也被百姓目为“流寇”,只得四处流窜,异常狼狈,多次濒临绝境。

后来出商山再起,得高人指点,只杀官府,不犯百姓,在政治上实施“均田免粮”、“平买平卖”、“割富济贫”等等政策,一下子就争取到了民心。

虽然“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用在李自成和满清相锋之上不适用,但用在李自成和朱明王朝争天下之上,还是成立的。

李自成在天下百姓眼里,俨然成为了一个救世主。

“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只是民间传唱歌谣的一部分,前面还有诸如“杀牛羊、备酒浆,欢天喜地迎闯王”之类的唱词。

大家在唱这些歌谣的时候,一个个眉开眼笑,翘首以盼,盼望闯王早一点儿到来。

在这种背景下,李自成的势力迅速膨胀,一下子达到了百万之众,气焰张天。

解释一下,闯王不用纳粮,那他的百万之众的口粮从哪来的呢?

从百姓哪儿购买来的。

要购买,就要有钱,那闯王的钱又从哪里来的?

从官府那儿抢来的。

闯王与朝廷作对,当然就对官府不客气喽,抢掠官府存放粮食的仓,劫掠官府存放钱物的库。

有了钱物,就可以向民众购买一切所需品了。

有时,官仓里的粮多得运不走,李自成还会豪爽地“开仓济民”。

而对于陕西、河南一带受旱灾灾情严重的地区,李自成不但发粮,还发放赈灾款。

所以说,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李自成是真真实实拥有过一段“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美妙时光的。

但,也正是因为李自成太“实心眼”,在推翻明朝统治后,没有及时变通,还想延续不纳粮政策,对已经投诚过来的明朝官绅继续拷掠,最终无法立足,被反动汉奸吴三桂迎入的清兵打败,迅速消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