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的心理学家这样养娃

上面是知乎上的一个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回答:

我家背景:我老婆在中科院心理所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拿了两个发展心理学博士,我本人在商学院,从事心理学相关的培训、教学和科研也有20年以上的经验。儿子快五岁了。

首先、不能迷信学过心理学的人。

心理学家和其他人一样,也工作繁忙,不一定有时间关注孩子。心理学里专业很多,很多专业和育儿相去甚远。

即使是教育或者发展心理学专业的,也不一定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恰当地应用在实践当中。如同管理学教授不一定能做好总裁,好的总裁也不一定需要管理学博士学位。

总体来说学过心理学的人应该比没学过的人更懂心理学,但是差别没有那么大。我见过很多心理学教授育儿方式大有问题,也见过很多没学过心理学的人的教育方法很符合心理学的原则。

我家的育儿原则:

理论指导育儿,询证育儿(Theory-driven,Evidence-based)

给大家几个例子:

1、不盲目攀比

因为熟悉孩子发展的阶段,我们可以清楚全面地认识孩子的发展。比如:小海豚三个月的时候翻身,符合发展规律,和大部分孩子一样;说话和走路都比一般孩子早(我们能量化到底有多早);有些能力发展不如大部分孩子(我们大体知道是哪些能力,也大体能量化差异有多大)。有了这些知识为依托,就不会因为和别的孩子比较而妄自菲薄。

2、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注意我用的是发展,而不是教育。因为育儿更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所谓的“教育”。家长可以“强迫”孩子打招呼,但是不能迫使孩子有礼貌。

太多的父母过度教育,尤其是过份强调智力因素。

孩子的发展有三个主要方面:身体、认知和情绪社交。

身体健康我就不细讲了。认知方面也毋需赘述,相关的内容太多了。

太多的父母过于注重认知和行为,而忽视了情绪。

比如父母希望孩子懂礼貌,会分享。但是往往是通过强迫,威逼,利诱等手段迫使孩子就范,而不是理解孩子的情绪进而引导。

再比如孩子在学校玩玩压力已经很大。父母在家还要“围追堵截”,和老师一起“压迫”孩子学习。如果家都不能成为孩子的“避风港”,那孩子岂不是“走投无路”了。

3、择校择什么?

香港情况特殊,从本地名校到各种真假国际学校不一而足,家长往往在选学校的时候挑花了眼。要想在择校问题上不顾此失彼,左右为难,最好的办法就是“理论驱动”。

首先、明确对教育方式和目标的期待;

然后、对所有的学校进行调研;

最后、选择符合教育理念的学校申请。

我们做出了很多努力,最终进入了我们的第一选择。

这个策略也让我们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一般的香港父母申请十几家学校是常态,我们只申请了几家就解决了问题。

即使您所在的地方选择比较少,明白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也能帮助和校方老师交流。

4、理论驱动和询证育儿

我们几乎每一个和孩子相关的决策都会拿相关的理论和最新的科研成果来进行论证。

比如小朋友是否可以看iPad,应该看多久,看什么内容?再比如孩子不爱打招呼怎么办?不爱上学怎么办?

大家关心的问题大都有相关的研究,作为心理学家可以很自然地接触和吸收这些研究成果。这可能是学心理学的人在育儿方面的最大优势吧。

结语:

一、学心理学与否,育儿必须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

二、家长应该知道自己的育儿方式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

三、不断的反思,学习和改进是很有必要的。

(注:本文首发于爱贝睿学堂,本人是作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一)发展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它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
    Daiir_y阅读 15,827评论 4 166
  • Day 1 №1 导读 当听到我的专业是心理学时,不少人会说“你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吗”。我往往会吐吐舌头告诉对方“...
    Jean_zz阅读 3,047评论 3 32
  • 许多家长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哭闹而束手无策,所以就会满足孩子很多的要求,但是这样就会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人性的个性。所以,...
    贵州云电畅联阅读 202评论 0 0
  • 因为工作关系,从2015年我开始接触大批的主播新秀,从15年的全国主播大面积萌发,到16年主播元年的鼎盛,再到17...
    唱罢天下阅读 725评论 0 1
  • 我把诗情画意留给你 你在哪方?在哪里? 摒弃屏幕摒弃你 你就活在我心里 春夏秋冬四季 早中晚三餐 分分秒秒 都有你...
    康真阅读 11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