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思考

        从遇到“习课堂”到践行“习课堂”,至今已经有三年时间。这期间阅读了管建刚老师出版的所有与“习课堂”相关的论著,然后又在自己的班级推进了实践研究。在自己的课堂取得初步效果后,又将这一模式推送给了全校语文老师,并从一个班到一个年级开始推进“习课堂”教学模式。到本学期,虽然因为个中原因,实验暂停了,但是对于“习课堂”的思考,却从未停止。

       在我看来,“习课堂”模式给语文老师传递的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理念:坚决摒弃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少讲多练,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听、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很多老师可能会觉得只有在“习课堂”模式下,它的课堂支撑系统才能发挥作用。其实不然,丢开模式,在我们的家常语文课堂上,也可借鉴“习课堂”的很多做法。

        带着这些思考,今天又重回语文课堂,我想试一试这些想法到底对不对?

        今天要上的是三年级第七单元的最后一篇主体课文《父亲、树林和鸟》。备课阶段,仔细研读了单元教材,拟定了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课文学习和作业书写。这样的安排,比日常教学内容安排多了很多。想要圆满完成,必须控制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我是这样做的:

      用口令管理课堂:从最简单的口令开始,教学生用接口令的方式管理课堂行为。“语文书——快打开”“请看屏幕——我看屏幕”“作业本——快打开”“说提笔——就提笔”这些简单的口令,一教就会,一用就有效,减少了老师在课堂上重复强调学习要求的时间,课堂变得更加紧凑。

        用印章激励学生:虽然印章还没有纳入班级学生评价系统,但是送孩子一个小印章,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孩子们只要一开始学习,我就拿着印章不停穿梭在孩子们中间。读书的时候,俯下身子听读的怎么样,自学的时候俯下身子看看孩子自学的效果怎么样。只要发现学习投入、效果良好的孩子,就送她一个小印章“送你一个小花花”“送你一个小心心”,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枚拓印章,孩子们却视为珍宝,都愿意用更投入的学习状态赢得下一个印章。印章激励学生,效果很明显。

        用时间管理学习活动:学生自读课文、识认词语的环节,我都提前通过自读大概预估了学生所用时间的长短,并在该张课件上插入了时间,用时间来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一声“开始”指令发出后,学生学习状态明显更加积极和投入。

        用表扬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课堂上,想要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一定要用及时中肯的表扬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老师看到了。今天这节课,这方面做得还是很欠缺,但是我有意识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运用“姓名+学习表现+学习成果”的方式表扬了几个孩子,大多数孩子立刻变得更加专注了。

      通过努力,用两节课外加一个二十分钟小自习,孩子们完成了本课生字的书写和练习册。下午批阅中发现,练习册质量还有待提高,但是相较于老师们讲完再做的做法,我要求孩子们不翻书独立完成,质量已经很出乎意料了。

       今天的尝试更加坚定了我要把“习课堂”的支撑系统植入家常语文课的想法。希望通过我们的改良,能进一步压减老师的讲解,增加孩子当堂语文实践的机会,提高课堂管理水平,让课堂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价值,取得课堂学习效果和学生负担的双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