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02——Redis内存数据如何保存到磁盘

在前一篇文章中,已经介绍了Redis的基础数据结构,这篇文章将继续介绍Redis的持久化原理。

简介

众所周知Redis的所有数据都存在于内存之中,这就会存在因内存问题而导致的数据丢失,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采取Redis的持久化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

详解

Redis持久化有两种方式,分别是RDB(又称快照)与AOF。对于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具体如下:

RDB:全量一次同步内存中所有序列化的二进制数据,同步慢,数据较小。

AOF:增量同步操作指令,同步较快,数据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多,需定期进行AOF文件重写,以便减小日志文件。

RDB原理

SAVE:该命令会阻塞当前Redis服务,导致Redis服务不可用,直至RDB持久化进程完毕,所以一般都不采取该方式进行RDB持久化。

BGSAVE:当使用该命令进行RDB持久化时,Redis会fork产生一个子进程,由子进程进行RDB持久化操作,父进程接受客户端的操作请求。子进程只会遍历读取内存中的数据,写入磁盘,并不会修改数据,若父进程在子进程读取数据过后进行了数据修改,子进程就会与父进程存在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Copy on Write:众所周知Redis是单线程程序,文件IO操作不能进行多路复用,于是在BGSAVE进行RDB持久化时Redis采用操作系统的Copy on Write机制进行RDB持久化。

单独使用RDB持久化,存在数据丢失风险

AOF原理

AOF日志存储的是,Redis执行的顺序写指令。当开启AOF持久化时,Redis会先执行数据的写指令,再将指令写入AOF日志中。

fsync:实际情况中,AOF机制会先将Redis写指令写入内存缓冲区中,再根据配置情况,定时调用fsync将缓冲区文件写入AOF日志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fsync频率:

  • always:每次修改,立即提交磁盘。该方式数据完整性良好,但是IO开销大,影响效率.

  • everysec: 每秒同步一次到磁盘。该方式只会丢失一秒内的数据,

  • no: 从不同步到磁盘。

思考

从上述的原理中,可以看出无论是RDB还是AOF,都存在一定的缺点。

在日常操作中,一般都是从AOF日志中来恢复数据,因为RDB会丢失大量数据。但是AOF恢复数据又会花费较长时间。

于是从Redis4.0开始,Redis开始支持混合持久化。即将RDB与AOF结合使用,RDB负责定时全量持久化数据,AOF负责记录最后一次RDB后的增量日志。使得Redis的数据恢复在恢复效率与数据完整性之间取得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Redis系列推荐

Redis01——Redis究竟支持哪些数据结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企业级redis集群架构的特点 海量数据 高并发 高可用 要达到高可用,持久化是不可减少的,持久化主要是做灾难恢复...
    lucode阅读 2,231评论 0 7
  • 一、Redis高可用概述 在介绍Redis高可用之前,先说明一下在Redis的语境中高可用的含义。 我们知道,在w...
    空语阅读 1,627评论 0 2
  • 在上一篇文章中对Redis的两种持久化方式进行了介绍,还介绍了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这篇文章就介绍一下...
    mkdlp阅读 1,376评论 0 1
  • 一、Redis持久化概述 持久化的功能:Redis是内存数据库,数据都是存储在内存中,为了避免进程退出导致数据的永...
    心似南风阅读 959评论 0 1
  • 爱情就是和所爱的人在一起时,会有种很美好的感觉,这种美好的感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所爱的人的美好,另一方面...
    玲婧婧阅读 1,255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