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粤才小作家”

2025—7-9        晴热        周四

期末传来好消息,宝贝之前参加的南方都市报的征文活动,入选【粤才小作家】称号,真是可喜可贺!

以下是宝贝的原文。

当陈皮跃进奶茶的杯沿

对岸,竹凳,茗茶;鲜衣,粉面,亮嗓--粤剧在我心中,总是和荔湾水上大戏台紧密相连。当然,粤剧门道深,外行人难以听懂,对于幼童的吸引力总是不如凉茶铺子里香溢四方的陈皮蜜饯强。

因此,每当大人们领着我去看粤剧,我总是瞅准时机逃离“喧嚣”的观众席,顺着凉茶店药草的苦香,寻找陈皮陈香的宝藏。凉茶店的老板悠闲地扇着桃状的扇子,和零星几个老顾客聊着天,带着老广惯有的随性。老板自制的陈皮,是阳光与时光的结晶,外层带着白霜的沧桑,内里却藏着三十年老树的甘醇。他总是不吝啬几块自制陈皮给我们这些小孩,和蔼地笑着看我们迫不及待将其放入口中——那一刻,那管他什么止咳化痰,清肝明目的疗效,只管享受岁月在它身上沉淀出的美味罢了。陈皮,是被我收藏在童年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时间推移,我也没有再跟大人一起去看过粤剧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再光顾那家凉茶铺了——市区的凉茶铺子越来越少,也没有再见过小孩子在仅7方。当年老板自制的陈皮是什么味道了。直到某天,我为奶茶店的新品宣传驻足-“陈皮奶茶”!店铺外张贴着新会陈皮制作技艺的图文解说,让路人口水开始自动分泌,于是双足领我踏入其中。

“小程序下单哦。”不停操作机器的店员用口罩上方疲惫的双目瞟了我一眼,然后继续转身工作。好吧,那就网上下单吧。机器小声忙碌了两三分钟,制成了我的“陈皮奶茶”。

浅尝第一口——嗯?没有香精味?再来一口——真的有很浓的陈皮味!超出预期,但是少了点什么--没有笑着和顾客聊天的老板、没有手作自制的亲切、没有孩童嬉笑的欢乐--不是原汁原味的了。怅然若失,却又欣慰释怀。

当智能手机点单取代了手写水牌和手写账单,当标准化机械化操作流程抹去了传统的手艺的妙手偶得,传统凉茶铺在钢铁丛林中日渐式微。但令人欣慰的是,那些曾被我们厌弃的“苦口良药’正被年轻一代以新的姿态重新带回到生活中-就比如这杯“新非遗”陈皮奶茶。

捧着这杯陈皮奶茶,我忽然读懂了非遗传承的密码:真正的传统从不是凝固的玉石,而是流动的珠江水。旧时凉茶铺老板用粗瓷碗盛着的传统与今日奶茶店员在标准化流程里追求的本味初心,何尝不是同一种文化的现代表达?当新会陈皮的陈香与奶茶杯上的贴纸合体,我们方知-能让传统不朽的,从来不是固守,而是让文化血液流淌在时代血管里。

离开奶茶店时,看见几个少年正用陈皮奶茶碰杯,纷纷以手机镜头记录着这场传统与潮流的化学反应--这让人想起非遗传承人陈伯曾言:“老陈皮要定期翻晒才能历久弥香,传统文化也要常晒常新。”也许,当我们不再执着于原汁原味的“保护”,而是学会用时代的光和热去“翻晒”传统,非遗才能真正活在当下,成为当代的盛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