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乐器
今天我们就先从会唱歌的乐器开始,什么是会唱歌的乐器呢?就是可以演奏长音的线条乐器。
西方的擦弦乐器
先介绍擦弦乐器。咱们先从西方的擦弦乐器开始,然后再介绍它的中国亲戚。
提琴家族:也就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这些都叫擦弦乐器。
为什么叫做擦弦乐器呢?因为这些乐器都有琴弓,通过琴弓上的弓毛摩擦乐器上的弦来发声,所以叫做擦弦乐器或者叫弓弦乐器,或者你要叫它拉弦乐器,也是可以的。

不过,习惯上我们统称为弦乐,弦乐的提琴家族,是现代管弦乐团最重要的核心。而且小提琴你别看它体积小,它是乐团里数量最多的,在乐团里算是主导的地位,也就是只要是演奏曲,旋律几乎都是归小提琴来唱的,我们常听到的莫扎特的《小夜曲》,就是整个弦乐团演出的。
我们最常见的西方擦弦乐器,就是身材最娇小的小提琴。想必你对小提琴的音色应该觉得很熟悉吧,因为西方有很多作曲家特别为小提琴写了很多的独奏曲。哪怕是现在的流行音乐,有的时候也都可以听到小提琴的伴奏。
如果说小提琴的声音很清亮,像小女孩唱歌,那中提琴的声音听起来像大哥哥。
那身材肥胖的大提琴的音色,听起来沉稳当中又带了一点亮度。有人说大提琴的音色听起来最像成年人的歌声。所以西方有许多作曲家针对大提琴写了很多的独奏曲,最有名的可能就是19世纪的法国作曲家圣桑所写的这首《天鹅》吧。

西方这些提琴家族的长相都差不多,都是长长的脖子接着葫芦型的身体。

小提琴、中提琴跟大提琴谁的音调最高?当然是小提琴的音调高,个头越小的声音越高,个头越大的声音越低沉,就像小孩小的时候讲话音调高,长大以后声音就变沉了,是一样的道理。
西方弦乐器的音色有一个特色,就是很随和、好相处。能自处,可以当独奏乐器,也可以融入像管弦乐团那么大的团体,它在小编制的乐团表现也很出色。
有一首两把小提琴、一个中提琴跟一个大提琴的弦乐四重奏曲子。这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19世纪的时候所创作的一首曲子,据说当时俄罗斯的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这首曲子,还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那这么厉害又能屈能伸的提琴家族到底是谁发明的呢?据说它的始祖是大约9到10世纪,来自于中亚的弓弦乐器,而后通过通商的路径,也就是丝绸之路往东西方传。

传到西方的,就发展成Rebec(雷贝琴),之后又再传到意大利,才逐渐地从1.0版、2.0版、3.0版等,发展到最终版,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提琴家族。
东方的擦弦乐器
传往东方的,极有可能是一个你也很熟悉的擦弦乐器的始祖。就是二胡。跟西方的弦乐一样,中国的擦弦乐器也有胡琴家族,除了中胡、高胡之外,还有音色高亢清脆的板胡,和音色相对锐利为京剧伴奏的京胡。

据说中国最早的擦弦乐器是源自于北方的少数民族奚人,所以又叫做奚琴。我们如果根据宋朝陈旸所写的《乐书》上所记载的,当时的奚琴应该是用竹片来擦弦的,不过根据唐代的史书记载,就有人用竹片在弹拨乐器上擦弦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用长竹片在古筝或琵琶上擦弦会是什么声音?北方的游牧民族首先使用了用马尾制成的弓,来擦弦演奏的拉弦乐器。到了元朝因为蒙古族的兴起,他们通过战争把草原的文化带到了中原地区,互相交流融合,形成了胡琴的形制,也就是它的样式跟规格就大致上定型了。这又是另一个通过战争所形成的文化交换的例子。

那讲到了北方蒙古族的拉弦乐器,你又会想到马头琴,它的音色宽广苍茫,而且经常会模仿蒙古歌手的唱腔。

这个之前在讲异音音乐的时候已经给你听过了,我现在想再给你介绍一下马头琴的始祖,潮尔琴。潮尔琴的音色跟马头琴的不同在于,它听起来更像个大人,比较厚重沉稳。

其实中国的少数民族还有很多非常有特色的擦弦乐器,这一集的重点主要是跟你介绍东西方比较常见的擦弦乐器,因为不同的体积、形制跟制作材质,在音色上就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总结一下:擦弦乐器或者弓弦乐器源自于中亚,通过丝路往东西两个方向传,一路还被各个不同的民族使用,演变成各种不同的拉弦乐器。它往西方传以后发展出最有名的弓弦乐器,就是西方最主流的提琴家族,也是现今管弦乐团最主要的核心。
那它往东方传以后发展出来,在国际间相对知名度比较高的东方擦弦乐器,就是马头琴跟胡琴家族。
这一集带你来认识这些音色,也顺便认识这些乐器的始祖。
推荐聆听
《K.525 G大调弦乐小夜曲》曲:莫札特
《美丽的萝斯玛莉》李哲艺三重奏
收录于《爱的礼讚》专辑
《小菊花》米拉拉(林慧玲)收录于《红裙子》专辑
《杨柳》范宗沛 收录于《范宗沛与孽子》专辑
《天鹅》李哲艺三重奏 收录于《爱的礼讚》专辑
《D大调弦乐四重奏 第二乐章》 曲:柴可夫斯基
《二泉映月》演奏者:陈洁冰 收录于《弦在烧(一)》专辑
《达古拉》(马头琴独奏) 阿拉坦其其格 & 扎格达苏荣 收录于《蒙古长调民歌》专辑
《天上的风》演奏者:韩牟人
2018.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