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书中或者影片中,看到,人们在极端无助无奈困苦绝望中,挣扎的活着,我就不能理解,这么苦,这么艰难,为什么还要活着呢,死了不就解脱了吗?
可是,我再对照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不也是在挣扎着,在缝隙中寻求可以活下去的机会吗?
这么艰难的时候,就想到看看余华的《活着》。
这本著作已经具有几十年的盛名了。一直没有看,不是不想看,而是现在一些免费看书的网站,有很多很多的书,根本看不完,所以就推到现在。
近期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我的情绪很不好,常常总是陷于恐惧,不安,焦虑,不自信,患得患失中,一直找不到宣泄的出口,决定来看这本书,
不是为了看谁比谁更苦,而是为了理解,面对苦难时的态度.
在周日,一口气读完了余华的《活着》,心里堵的鼓囊囊的,整个晚上都睡的不踏实。似睡非睡中,一直在荒凉的旷野里走着,没有方向,没有目的,很疲惫,梦中的自已就是没有原因的坚持一直走,不能停下来。
之前读的书,都是过眼云烟,可是,只有读《活着》的时候,我是带着目的,想从中找到艰难生存的共鸣。
可是,我发现,富贵比我艰难多了,家珍也比我过得更苦!
但他们都没有抱怨,没有恨世。用坦然的态度,也或许是认命的态度,面对生活带来的苦难.
他在苦难的经历里也有着幸福和欢乐的瞬间,就是这些温暖的感觉,帮助他打败生活的艰难困苦,支持着富贵一直走下去。
看完整本书,我最赞叹的还是家珍,富贵的女人。
也或是因为我也是女人吧,面对困难,我做不到她的态度,所以赞赏,感叹她的伟大。
内心该是怎么样的强大,支撑着这个瘦弱的女人,在面对生活的重压下,总是笑吟吟的。
从少奶奶的地位跌到佃农的女人,从砖瓦大院到茅草屋,她没有愤懑,没有指责,没有抱怨,一直平静温和的面对生活的种种苦难。
余华说:“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