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罪的誓言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代,通过誓言来判断嫌疑人是否有罪是很多地区明文记载的审判方式。现在看来这非常的可笑,但这种方式在那蒙昧的神权主宰世俗的年代是理所当然的。

在中国的语境下,这种断讼法显然只能针对士人阶层,如果他们就是我们理想化的那样的话,誓言对于他们来说是天大的事,是一种气化了的脊椎。

那我们是否愿意生活在那样一个仅靠誓言就能结局诉讼程序的时代呢?那可是一个在账面上都是士人的时代哦。

做为凡夫俗子的我们一定都会怀疑,面对重罪,难道真有人能够抵挡住伪誓的诱惑吗?我相信有,但是,也一定有人扛不住。这里有一个悖论,如果一个社会中所有人都是正直的,有坚持的,可以通过誓言来解决纠纷的,那这个社会的应该和恶性事件绝缘才对。可一旦有事件需要进行诉讼,那一定有人不再正直了。而誓言断讼法如何能确保不正直的人能够不做伪誓呢?

针对这个问题,该法律有了一个进化版,那就是嫌疑人必须找人共誓,也就是找人做担保,才能取信法庭。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了,共誓者凭什么相信嫌疑人呢?也就是说,共誓对嫌疑人的信任是脱离的具体事件的,只能说明共誓人对嫌疑人的部分认识而已。

那先撇开这少部分的害群之马,如果嫌疑人真的是一个正直的人呢?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坚信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或者说,一个正直的人做为一个共誓人,他坚信嫌疑人的行为虽然不妥,但确是情有可原的。在这种情况下,他该怎么办呢?

另外,誓言只是一个概念,对他的理解,可能各有不同。也就是说,某人如果巧舌如簧,他就能把认罪说的跟无罪一样。在他的心里,他并没有伪誓。

还有,如果两个人,一个权势者,一个升斗小民对薄公堂,两人都说了申明自己为正义的誓言,法官应该相信谁?任何表面上分不出胜负的东西,骨子里都有着另一套标准。好比人们说文无第一,但销量有排行啊。所以,同样的誓言,也是有高低的。

为了让誓言显得有更像那么回事,你必须看上去更像那么回事。无论你是享乐主义者,还是有收藏癖什么的,装成清教徒才是保身之策。而已被贴上清教徒标签的人们,为了维护优越性,一定会关紧大门,党同伐异,已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和解释权。

也就是说,在那种环境下,名声将变成稀缺品。人们会为了它而争得头破血流,整个社会会被名声的表象所绑架,同时又被名声的实际好处而推动前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接到老公电话,明天早上,乐天玛特的大门上,将会贴上封条。 老公的意思她太清楚了,可是,几张卡,她一个人如何消费得了...
    秋之语阅读 344评论 0 0
  • 万物皆对象:类,抽象类,接口 类(注重属性):使用class定义且不含有抽象方法的类 抽象类:使用abstract...
    Suavitygogo阅读 375评论 0 0
  • 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本是初夏,不应该有多少雾的。可这段时间,不知咋的,雾气特别大。或许是因为环境污染严重,天气...
    大胡子小先生阅读 396评论 4 4
  • 那个假太阳 慌忙的掩饰 乌云后的天 那个假太阳 是灰色记忆 是罪恶之源 是我的宿敌 是我载不动的意欲 那个假太阳 ...
    桔梗有灰阅读 8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