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独处,还是在群体中思想的碰撞

❤️❤️❤️

题记 ❤️

人们都希望对方能理解自己的心情,都需要一种默契的陪伴。所以有了伴侣,一辈子陪在左右。              

                               

❤️

父母跟孩子差了20年之久,并不能完全理解孩子的想法,就算理解,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也会有许多不认同。

所以人自幼生而孤独。


幼儿时期后有些孩子越来越爱说话,他们好像永远闭不上自己的小嘴巴,无休止的跟身边的小伙伴们讲自己想到的、遇到的事情。还有些孩子,被性格决定就不是爱讲话的人。

再大些,人们不再那么善良,他们会更自私地选择自己喜欢听的话题,那些爱随时分享自己心情的孩子不再一样。

长大后,他们一部分人懂得去讲身边人喜欢听的事,在聊天过程中会附和一些把握得当的话,从而继续他们的友谊。

而另一部分爱说话的孩子习惯于被倾听,不懂得拐弯的他们突然不再是人群的中心,慢慢地,变成了被冷落或者孤立旁观者。

❤️
而这类孩子,比如我,并不那么理解这个世界,常常会想很多事情,陷入自己思想的怪胡同,钻来钻去。情绪更像过山车,无法控制,喜怒无常。


❤️

有的人天生喜欢独处,他们享受一个人,或讨厌一群人,他们独处地舒服,独处地惬意。

而我像是个怪人。

我享受一群人的亲密,更多时候却无法融入。

我也享受一个人的安静,更会恍惚间找不到自己的价值。

常常觉得人们之间的亲密都是做作的、牵强的、短暂的,所以我从不认为有友情可以天长地久。更多的人只是对方的过客。

                                壹

❤️

人跟人认识的渠道有很多。

同班同级同校以及任何形式认识的同学是每个人20岁之前最多的朋友来源,这个朋友,很多情况下只停留在“说过话、共过事”。

真正深入的朋友很少,而深入之后通过性格言语时间的交锋和筛选,能留多久又不一定。

                               贰

❤️

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或租房时的室友,也是很广泛的朋友来源。众所周知,这类朋友中在毕业后的存留时间与存留方式质量很低。

极有可能多年后是份子钱的关系,不过这种关系也让人想去升华一下,因为朝夕相处下,不是相熟到抬屁股就知道放什么屁,就是相厌到听了声音就想吐。

但是,时间是伟大而鸡贼的。它会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什么样就很难讲了。

                                叁

❤️

工作后的同事关系中大多会有利益瓜葛,或大或小的利益让人们的关系早已不再纯洁。如果在这时能有革命战友,必定是可遇而不可求。

最好他再有永不背叛的心,否则在人生中对彼此的伤害还是很大的。

                                肆

❤️

其它各种偶然情况下的朋友也大有所在。在所有的朋友之中,每个人因自己的性格和对象的不同,交心程度也大相径庭。

                     

❤️

    那么问题来了,你到生命的当下为止,有没有时候感觉很孤独?

   在你感觉孤独的时候,你会去找谁倾诉从而调节心情?还是任由自己心情越来越差。

   你会享受孤独,还是对此感觉郁闷难解?
   你会不会尽快的让自己融入到群体中忘掉自己的孤独?


孤独是不会消失的。朋友并不能排解掉你扎根心底的孤独,再亲近的朋友也不能陪你感同身受,当然前提是如果你有这种朋友。

每一个群体都不是稳定的,不管是同性群体还是异性群体。每一个人最终都要有自己的归宿,这个归宿,叫做婚姻。

婚姻不是繁衍后代才有的,婚姻是人类互相陪伴的代名词。人需要这样的温情。

那是一根生了铁锈的钉子,只有自己亲手拔起才结束。

❤️

去找一个人陪伴左右吧,做一对互相理解,相互照顾的“孤独者”。当你们有了对方的时候,一辈子的孤独就此消逝,真挚坦诚的面对人生三万天。

答应我,别再一个人孤独难耐,用你的温柔,换他一份敞怀;用你的信任,换他一份关怀吧。

祝你和你爱且爱你的人早日相遇,早日告别孤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几天,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出一条消息,标题为80后们:“中年人”这个称谓,你们真的接受吗? 正文中提到,第一批80...
    善良小怪兽阅读 200评论 1 2
  • 小岚跟我说:“今晚我暗示着跟他表白了,可他却没有表示。” 我还没来得及开口,她又说:“可能是我暗示得不够明显吧……...
    Kainna阅读 409评论 0 0
  • 背景 人物及言论 中体西用 今年十月份,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虚构的西方文明史——古今西方“复制中国”考论...
    栖思地阅读 1,20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