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商学院
十多年前,在城南五里左右路东的地方,有一大块的空地。
里面倒满了垃圾,长满了野草,乱七八糟的,看上去,破败不堪。
村里很多年轻人,要么出去打工了。
要么进城找个厂子上班,一天下来也挣个百儿八十。
谁愿意下死力去种那几分薄田?
种地不上粪,还不行。现在,不喂鸡子不喂猪,哪儿来的粪?
光上化肥,不划算。
一亩地,耕种犁粑,打药收割,哪样不掏钱,粮食都进不了家。
这一投资一算,去他娘那个脚吧,还不如买粮食吃。
上几天班,买的粮食吃一年没问题。
所以,时间一长,村西头的地都荒下来。
中间,星星点点的庄稼,是村里一些勤快的老人种的。
那也是望天收,没有管道可以浇地,全靠老天爷的眼泪可怜。
收点儿是点儿,不收也罢。
反正也没投多大的资,撒一把种子,收的总比种子多。
城里的垃圾,很多拉过来倒了一片,也没人管。
大家都忙着上班,忙着赚钱,谁也不在乎那点地。
1
有一天,来了一个外地人,他叫老吴。
他先下地里看看,然后去村里找村干部。
他克不是来游玩的,想把村西头那块儿野地承包了。
到了村里,刚好村长郭西在。
他一听老吴的想法,眉开眼笑。
就问老吴:你承包土地干啥用?
老吴操一口外地口音说:想做生意。
你做啥生意?咋会用那么多地?郭西惊讶的问。
要知道,那块地可是有100多亩。
无论做啥生意,在他看来,几十亩地绰绰有余。
这块地,原来东头种了一些花树,没人管理。
树也长成树了,还没有蒿子高,还没有构树等野树高。
里面荒草遍地,垃圾遍地,没人愿意去开荒种。
久而久之,也成了村干部的一块儿心病。
分给各家各户了一次,家里有老人勤快的,种上庄稼。
没老人的,都荒着。
哪个年轻人也不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去辛苦流汗。
偶尔有几家种的庄稼,不咋地,稀毛秃,收获和付出不成正比。
后来,慢慢的很多地又荒了。
这和八十年代,大家因为争地头地边吵架的景象,完全不同。
那时候,谁家种过了谁家的界石,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巴掌大的一块儿闲地,都没有。
各家各户种地,都是种到头种到边,不浪费一点儿。
那时候,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靠它穿衣吃饭。
现在呢?
社会进步了,土地没人稀罕了。
老吴用这么多地做生意,郭西当然高兴。
老吴不说干啥,不说算了,可能人家有啥商业机密。
但是,有一条,不能干违法乱纪的事儿。否则,宁愿让土地空着、闲着,就是长草也不给他。
2
说好了,村里跟老吴得签一份合同。
老吴要求,合同一签要50年,否则,就不租了。
做生意和干其他不一样,好不容易围了一个铺,村里一句话让搬走,人家损失就大了。
合同,让双方互相约束吧,到时候,都按合同办事,好说话,没有纠纷。
这个时间太长,郭西得跟一棒子村干部商量一下。
50年,谁知道世道往哪里走?
要是土地又金贵了,咋办?
村里几个干部一碰头,没想到,几分钟时间,大家一致通过。
地空着可惜,充分利用了,比闲着强。
再说,上次开会,上边领导因为这块地,都批评村干部了,让他们赶紧处理。
这不,好不容易遇着机会了,租出去大家了了一块儿心病。将来,再说。
这发展势头,三二十年,估计没人愿意种地。
社会自会前进,不会后退。
70块钱一亩,120亩地,一共8400元。
村干部一商量,不说多少钱一亩,一万块钱,他租了就签合同,不租拉倒。
先给他谈谈,老吴实在不答应,就按原来70元一亩的说。
还有,租金五年一调整,随行就市。
将来别弄里,人家邻村里租金都300元或者500元一亩了,这还是70块,趁里一帮子村干部都是傻瓜、都是笨蛋了!
涨幅不超过百分之三十。
一人不过二人智,大家一商量,考虑全面,将来谁当选干部,提起来没啥说的。
老吴听了听郭西的话,说一万太高了。生意不好做,能不能少点儿。
郭西说,这是大家的意见,不好意思更改。你考虑两天,行了就租,不行村委开会,重新研究。
老吴想了想,答应过两天再说。
老吴是生意人,很聪明。郭西说村委开会再研究研究,啥意思?
一研究,可能三天五天,甚至十天半个月,都有可能。
生意人,最耗不起的就是时间。
时间就是机会,时间就是效益就是金钱。
当天晚上,老吴带上礼物,直接去郭西家。
第二天,老吴来到村委大院,郭西在那儿等着。
老吴把一万钱直接带来了,往桌子上一放。
郭西让会计过来,还有其他几个村干部,都来了。
村干部还要求,他必须说出干啥,要不然也不租。
租了以后,干啥就干啥,不能违背,否则合同作废。
没办法,老吴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收破烂。
都收啥破烂?有人问。
所有的废品都收。老吴回答。
这一大块儿地,规划区域,废铁、废纸、废旧门窗,包括废旧家电等等,涉及多方面废旧物资。
村干部听了,感觉不可思议,这些破东西也算生意?一年能赚几个钱?
管他呢,只要给钱,合同签了,每年到期,先交钱后使用土地。
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村委里,赚不赚钱是他的事,自己咸吃萝卜淡操心。
就这样,合同签好后,老吴钱一交,开始行动。
3
很快,老吴把铁丝网围墙围好了。
最西边,临大路的地方,老吴找人用砖垒了一个大门。
他收了两盒破铁门,安装完毕。
路边竖起了一个大铁牌子,三个大红色的”收废品”大大字,非常醒目。
过了几天,有人拉来了废纸箱。
慢慢的,有人送来了废铁废大们,还有废窗户。
木门,木窗户,都有。
甚至废旧锅碗瓢盆,都有。
老吴从地中间,拉来了很多煤渣,铺垫了一条路。
路两边规划了区域。区域与区域之间,用铁网隔开。
村里人一看,老吴是个生意人啊。
后来,老吴招人,来帮助他分拣破烂。
每人每天30块钱。
这下子,村里一些老太太老头儿,没事儿都来干。
反正也不是很累,干点活儿活动活动筋骨,还能赚钱,比在家打牌看电视喷大江东强。
老吴让一些村民赚到了实惠,大家都夸他人不错。
老吴这人也真不错!无论见谁,都笑着招呼。
村干部也好,老头儿老太太也好,年轻人也好,笑挂在脸上。
兜里从来都装着烟,见了男的,赶紧掏出来,递过去,点火。
他从来不得罪人,是一个笑面虎。
后来,他老婆孩子都来了。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啊。
村干部看他一年不停的忙活,整天穿的脏兮兮的,一副劳苦大众下力的模样,感觉他可怜,也赚不了几个钱。
充其量,不过养家糊口罢了。
殊不知道,老吴已经赚下了人生的第一桶大金。
4
没几年功夫,他在城里最繁华的地带,买了两间门面房。
听说,价值好几十万。
他一个亲戚在市里,帮他买的。
看来,他朝里有人啊。
后来,才知道,他一个姑表哥在市里当差。
后来,城里开发了一个小区,老吴全款又买了一套房子。
不吭不响,老吴竟然是个闷逮货!
每天辛苦的他,看似一副老实人模样的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破烂王。
地的租金已经涨了三次了,听说涨幅不大,都在合同范围内。
逢年过节,老吴都给村委干部们打点一下。
请他们到饭店里坐一坐,交流一下,增进感情,增加交情。
这十多年过去了,他生意做的平平稳稳,自自在在。
没有发生过任何意外的事儿,他赚钱赚的安稳,全靠他自己的精明。
城市也开始快速发展,房子越盖越高了,城里面没有空地了,满足不了城市膨胀的人口居住。
慢慢的,城外的土地,开始被房地产开发商购买了。
前一些天,经常有人开着小汽车来老吴的破烂厂四周转悠。
有人愣中了,老吴这一片的几百亩土地。
老吴厂的北边,是几个工厂。
有一个大的瓷厂,还有一个面粉厂,还有一个加工厂,都是租的地。
东边有一块儿庄稼地,几排民用房。
这连城一片,非常开阔,好几百亩。
盖一个大小区,一定可以繁荣这一带的经济,环境来一个天翻地覆。
将来,这里将是一个热闹的地方。
配套的学校,商场超市,在周边都将开始建设。
地段不错,地势也不错,离老城门不远,骑车不过十几分钟,开车几分钟,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开发商给村里谈条件,村干部当然高兴。
说到老吴这块儿地,不好说了。
当初签合同,可没有想到,这个破烂儿的地方,会被开发。
村里压服住他,要让他搬走。
没想到,看似老是的老吴,拒不执行。
他拿出合同,对村干部说:你们看看,搬走不到时候,按合同,还有三十多年。
自己生意正好,可以说这么多年积累了人气,全城送破烂的,都知道他这个地方。
现在,要是一搬走,很多人不知道了,大家都不来了,还赚啥钱?
老吴一根筋,无论说到天东地西,就一句话,一切按合同办事儿。
开发商可等不了!
再过三十年,谁知道社会形势发展到哪儿?
别说三十年,可能十年,甚至五年,都不知道世道兴到哪儿了!
前面的路是黑的,谁知道明天会有啥事儿发生?
没办法,村干部出面,找老吴协商协商再协商。
不就是钱吗?!
要多少,给他!
不信钱砸不动他!
他一年能赚多少?
再说,收破烂生意不会年年都很好吧?!
再说,人有旦夕祸福,谁的人生一帆风顺呢?!
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包赔给他十万!
十万不行二十万!二十万不行,让他说。
钱能办的事,还有办不成的?!
就不信,搞不定他!
结尾
最后,老吴搬走了。
听说,给了他一大笔钱。
到底多少,没人知道确切数目。
大家都猜。听说,包赔他了一百多万。
还有人说,是五十万。
也有人说,是三十万。
乖乖,他白白得那么多!心太狠太黑了吧?
大家只是一边说说而已,没有人当面去求证。
没意思,多少钱,谁也不会花他一分。
瞎操心!
老吴搬走了,他要求,在路边的牌子不要动,写上他新搬的地址和电话。
村委干部答应了。
这块儿铁牌子,到现在还竖立在路边原来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