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巨人,先学会用巨人的思维打败巨人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一天都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知识点许许多多的信息,从自己的身体穿梭而过。

我之前一直觉得看过的书,读了就忘是不是一件坏事。

当时有看到在知乎的一个解答:他说所有的知识点就跟你平时吃的饭一样,虽然你吃下去会把它消化掉,但是你剩下的会是精华。

所以我过去特别追求文章读多少篇,好像数量达到一定目标就能发生质的改变。

但是怎么验证我沉淀了精华呢?我迟迟找不到答案。直到最近,看到了这个方法。

🎉首先,你得确认自己要学的领域是哪些?

比如,我是毕业以后,才对历史、经济、商业感兴趣。

但我当下的工作更多的是基础性内容,有关法律的。

每天无数个法律的知识点就像龙卷风,向我席卷来。

我当务之急绝对不是去学我感兴趣的,而是去学能给我饭吃的。

先生存,再生活。

🎉那怎么样才能学得好呢?

框定自己当务之急要学的领域以后,不贪心。

认认真真地去梳理这个领域的框架。

如何快速地搭建框架?

先找一下这个领域的牛人,有哪些著作?把他们的目录扒下来,这就是你的第1份框架。

然后你根据这一份框架去采集书上的知识点。

注意采集的时候不是摘抄,而是要用自己的话去表达,当然还要附上页码。出了问题方便直接回溯源头。(软件推荐:wps的流程图)

你用自己搭建的框架去进行牛人著作的阅读,就会发现其中有些观点产生了碰撞,这就是非常有意思的地方。然后你可以再接着找其他的牛人著作,去把碰撞的地方找个答案。

然后,不断地去进行思考迭代。在反复地对比,思考,重构中,你最终会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框架,独一无二,而且没有人可以抢走。

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很简单,就是为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要知道每一个牛人对世界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其实就有点像成语里说的盲人摸象。

你做的工作就是将各个拼图拼凑在一起,最终得到一个更棒的拼图,而这种拼图里面又夹杂着许许多多牛人的思想。

就像论语一直很火,这本书也不是孔子说的,而是孔子看了不少牛人的著作或事迹转述过来的。

🎉精彩案例

【大佬投资】

最近听播客的时候就发现一位投资大佬,他的投资手法一直很稳。

steve就就问他说,为什么你的手法能一直那么稳呢?而且每次出手都那么准,丝毫不慌。

投资大佬就是说自己从一开始跟随的投资理念就是巴菲特。跟去年的自己比,他的确是进步了的;因为对巴菲特的那些理念,在实际的运用中越来越了然于胸。

这就是一开始就给自己树立高标准,严格的按照高标准去要求自己的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事情,去要求自己的生活,一旦养成习惯,前途不可限量。

【企业高标准】

本质上也是许许多多学生希望自己能到大企业的原因,大企业能做大,他们的标准首先是高于那些做着就突然被市场淘汰了的小企业。

像我最开始步入职场,排版公众号我追求速度,不追求质量。

封面图随意选择,感觉差不多,就要往上放,带我的同事只好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封面图要好看的,背景要简洁一些的,要感觉很高级,不能乱来。

后来跟其他同行的公众号对比,我才发现为什么我们的公众号往往阅读量会高一些,首先,颜值就摆在那。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视觉性动物。

🎁一切第一眼对外展示的内容都非常的重要。

比如粥左罗老师提到过,自己每一次公众号排版的时候,标题绝对不会允许自己有错别字。他会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过去,标题是公众号的关键节点,永远不允许自己在这上面犯错。

我们公司之前宣传册的地图,由于员工的疏忽标志的位置,少了一点。被公司罚了不少钱,我当时还想不通,这点小事值得罚钱吗?

实际上这完全不是小事,一切对外展开的东西,第一眼就让客户能看到的东西,涉及到国家主权的东西,永远都不是小事,永远都不能犯错。

一旦犯错,就是大事。想当巨人,绝对不能犯大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