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绘本讲师训练营【24期】12/21-实践原创-《这不是我的帽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24017王凯

这对我来说一本全新的绘本,

【参与人群】3-4岁的6名小朋友

【活动地点】蜗牛图书馆

【使用的法宝】预测推理、巧妙提问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个故事本意是告诉我们不经过其他人的同意,是不能随便去拿别人的东西的,即使是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美,甚至是有点别扭的小帽子呢?

这个故事讲述起来的难点有四点。

第一是背景都是深色的黑色大海,当大鱼庞大的身躯出现在画面上的时候,千万不能让孩子们感觉到恐怖,而是应该引导孩子往胖乎乎的大个头的形象上面联想,不然小孩会觉得有些害怕的情绪,这个当然也需要做一些语气语调上面的表达;

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是在最后,大鱼和小鱼都进了深深的水草里,在水草里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做预测推理的时候。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们都会觉得至少不会发生大鱼吃小鱼的恐怖事件,而是应该引导孩子往更好的方面做猜测,比如大鱼给小鱼讲道理,大鱼帮助小鱼做了一定新帽子,大鱼和小鱼本来就是好朋友,小鱼只是和大鱼开了个玩笑。这样的引导可能会更加贴近这个年龄小孩阶段的日常一些。

第三个是结尾。大鱼理所当然的取回了他的帽子,但如何顺利收尾呢?我就在开场的时候找了一顶不适合我戴的帽子戴在我的头上,最后结束后还给其中的一名助理,表示这顶帽子应该归还给他的主人,并给他说“对不起,我不应该拿你的帽子”。

第四就是文中开篇就出现了小鱼自言自语说自己“偷”了帽子。其实对于3-6岁的小朋友,提到偷感觉会有点直白和刺耳。一开始我也说是“偷”,但是后面承上启下地多加了一句“他是怎么偷的呢?”接下来,就在下一页中提到,原来他是“在大鱼悄悄睡觉的时候,拿了大鱼的帽子”,故意把“拿”字加重了,这样让孩子感觉,在不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拿”就是“偷”,这样就会感觉比较顺理成章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巧妙提问&预测推理】我在三个地方做了设置,第一个地方是封面“小鱼在漆黑黑的海里游泳,他看上去怎么样?他和其他的小鱼有什么不一样?他戴了一顶帽子,是要去什么地方呢?”;第二个地方是小鱼被小螃蟹发现、看见的时候“小螃蟹有没有替小鱼保守秘密呢?小螃蟹和小鱼都说了些什么?”;第三个地方是在最后,小鱼和大鱼都游进了又大又高又密的水草里,什么都看不见的地方,“他们在里面都说了些什么?大鱼有没有拿回自己的帽子呢?”

【互动延伸】找了不同的戴帽子的玩偶,分别准备了不同的帽子,先让孩子们望一眼,然后打乱重新排列。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