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到这首,其实对于我来说有点百感交集。
二零一三年,彼时尚且自不量力的我,建立了一个文件夹,古风随笔。
名曰随笔,其实大纲里,是想为那十年古风作史。
结果当然是惨败,彼时的笔力和所知限制,导致最后只写成了原计划十篇中的一、二、四三篇,分别是春舞、殇之缘、临安初雨。
那么,又是十年过去,我能给这次的殇之缘添上什么吗?
答案是,无。
可以说,当年的三篇古风随笔在资料基本齐全的情况下,奠定了我对古风的绝大多数认识,之后我在其他领域的知识也基本没有什么进步,这倒是无论是内扩还是外迫,都没有办法提高了。
真是,有趣啊。
全文引用吧。
《山盟海誓》,《海誓山盟》,似是文字游戏的两个版本,却拥有相同的词作者,胡桃夹子。
好在,那时已经过了二零零四年,我们不需要怀疑,是不是胡桃和夹子,各自创作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版本,我们只需要感谢胡桃夹子,留下了这样两个有着不同风格,各有趣味的作品。
目前的说法大致有三种。在招唱时期,二者统称为《山盟海誓》,以“通俗版”“古风版”区分。随着时间流逝,古风版渐渐变成了《山盟海誓》传唱天下,而通俗版则变成了《海誓山盟》潜藏在部分人的硬盘之中。最后一种其实应当是最应该被采用的,可惜连命名的词作者本人胡桃夹子自己都没有坚持:名为《山盟海誓》的通俗版,和名为《箜篌引》的古风版。此处取第二种命名法,以中国仙剑联盟七周年纪念音乐CD《情赋仙音》的命名为依据。
其实无论是《山盟海誓》还是《海誓山盟》,都是胡桃夹子相对早期的作品(距今起码十年),所以难免会有些瑕疵,而相较更为天才型的词人EDIQ和Finale,胡桃夹子则是明显属于大器晚成一步一个台阶的类型,不禁想到,难道这就是英文ID和中文ID的区别?所以M.H.C@小狮子丢丢才是当今古风作曲当之无愧的顶级大神?
闲话不说,《海誓山盟》最大的优点也是胡桃夹子早年作品的共同优点,“近”,如身边事,眼前景,心中情,感染力极强,而其缺点却是古风音乐至今都未能解决的一个最大问题,意不能贯。毕竟,还在摸索,还是一个自发的,不自觉的,不成体系,没有理论指导的群体行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核心主题取自《箜篌引》的《山盟海誓》则更多地可以看作是胡桃夹子本人的一次炫技,严格来说,早在二零零九年昭朔琰一曲《临水照花》红遍大江南北圈里圈外之前,胡桃夹子就已经轻猫淡写浅尝辄止的写下了“一别两地三秋霜,四季轮回五更路”,值得庆幸的是,起码在之后的作品里,有理由相信胡桃夹子是认识到了形式需要为内容服务的道理,炫技的成分总是在一个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事实上,《山盟海誓》虽然被定为官定版本,在我看来还是多少因为演唱阵容的豪华,而纯以词本身而言,《山盟海誓》逊《海誓山盟》一筹。
当然,我们也不能以古非今,毕竟这,已经是胡桃夹子十年前的作品了。虽然《海誓山盟》的演唱者相对不多,更多的翻唱都集中在《山盟海誓》之上,但仅有的两个版本,却都是难得的精品。
这两个版本,风潮版已经消失于网络之上,所幸绳子版依然留存在我的硬盘之中,有意思的是,与飞歌流星演唱的官定《山盟海誓》一样,绳子版使用的是未经过冯诺奇编曲的版本,而由使用冯诺奇编曲后版本的半抱琵琶开始,《山盟海誓》的高潮部分便转作高音处理,这一点可以从伊人耳边话半抱琵琶心然三人的版本中得出,所以便造成了两种风韵,一往情深,波澜起伏。
以上。
附歌词。
举杯一饮风雪 细听咝咝笙芦
朦胧中错把蜃楼盼作潇楚
依稀夜半私语 箜篌来 望天明处
日暮 日暮 社祀鼓
剑挑长空欲裂 怅然闲看雪花六出
幽月魅影筛碎接天之华都
凌霄攀枝呜咽 十八弯 谁的脚步
水晶之心幻灵珠
焚香 敲竹枝 恋恋红尘为谁哭
葬花 随风 去欲尽 青鸾曾寄奴
煮酒 酩酊 犹记年少 堕泪青枫浦
发如雪 三千流星瀑
黄河谣 船夫影 挥楫扬帆狂颠舞
江悠悠 不见 雁横塞 化为石望夫
一别 两地 三秋霜 四季轮回五更路
浪淘尽 青史书
柳岸风堤撑纸伞 梨花开驿路
故乡依稀潺潺拨水之橹
三月青杏尚小 梅叶笛 又见新树
飞渡 飞渡 凭梁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