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周末早上,窗外的天空一片蔚蓝,楼群、汽车和树木静悄悄的,偶尔有一两个行人悠闲走过。
吃过早点,收起移动餐桌,把电视调至中央八台的《跨过鸭绿江》,好让打仗的镜头,吸引母亲在客厅多坐一会儿。
母亲真的很给力,坚持到了快十点钟,才缓缓弯腰,伸手想要拉起轮椅手闸。嘿嘿,母亲想去睡觉时总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尽管她的右手始终有些无能为力。把母亲推回卧室,抱到床上,翻好身吸上氧,拉起床档,看到母亲已经闭眼准备休息了。我轻轻关上门,出来做做别的家务。
十点半左右,手机进来一个陌生本地号码,我接起听筒:“彭姐好,我是阿盟便民为老服务中心的小潘,我们想给阿姨服务去,不知家里方便吗?”“哦,小潘好!方便方便。”我连声回答。小潘和她的同事们,已连续数月,上门给母亲免费按摩理发、检测血糖血压以及打扫房间卫生等,我怎么会忘记她们呀!
约摸十来分钟,小潘和三位身穿红马甲女子敲门而入,谢绝了沏好的茶水,直奔母亲卧室。母亲睁眼看到她们,脸上竟然露出了笑容,她早已记住了红马甲,记住了她们的身影和所做的好事。
寒暄了几句,小潘便和小倪去厨房和卫生间打扫卫生了。戴眼镜的小张忙着给母亲检测血糖血压,挽着高发髻的小仲边拉家常,边从母亲四肢开始推拿按摩到脚心。之后把母亲扶坐在床上,按摩肩背后,给母亲系上围裙理发。小仲边理发边说,上次给阿姨理完发时间不长,这次扫扫边就可以了。
测完血糖血压的小张戴上手套拿起抹布,和小潘、小倪一起,从厨房、餐厅擦洗到卫生间,就连旮旯拐角的碎屑灰尘也不放过。小潘边干活边告诉我,她们都是经过培训后上岗的护理员,小仲从事推拿按摩和理发工作已二十多年,可以说是老师傅啦。
屋子里春风荡漾,暖意融融的。几位红马甲女子言语亲切,动作娴熟,干起活来细致又周到。忙碌了一个多小时,她们才停下手脚。小潘向我征求服务满意度并录了音,还拿出纸和笔让我签了字。其实,她们的服务态度、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早在我的心里打了满分。
小潘名叫潘奋先,年龄约五十上下,个头中等,扎着马尾,是这个项目入户服务负责人。第一次见到她,是夏天一个周末早上,我在三姐家陪护母亲,她们主动上门,针对母亲的身体状况,入户登记、核实信息,并完成首次服务工作。小潘告诉我,以后她们会每月上门一次,免费为母亲进行助老帮扶服务。“还有这样的好事呀!我老妈瘫痪快一年了,上下楼很不方便,太需要上门理发按摩了。”我一边感谢,一边情不自禁地夸赞起来。小潘笑着说,彭姐不用谢我们,这是国家对特殊老年群体的关爱,是国家的养老政策好,我们一起感谢国家,感谢共产党。略作停顿,小潘又说,虽然我们做的事微不足道,但可以帮助失能老人提高生活质量,陪老人说说话,老人们高兴,我们也觉得很值得。听着朴素的话语,心里满是敬佩之情、
十月中下旬,我被紧急抽调高新区支援疫情流调溯源工作。昼夜奋战之余,看到家人群里二姐、二姐夫发的照片和视频上,几位身穿红马甲女子,再次上门为母亲服务的暖心镜头,看到了正为母亲理发的小仲,还有洋溢在母亲脸上的安然和知足时,我的眼泪忍不住就啪嗒啪嗒滚落下来。一年来,母亲重病受罪不少,成了儿女心头最深的牵挂,我也深知作为医务人员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在这非常时期,几位红马甲女子用实际行动,给予最贴心的支持,让我深刻体会到国家对老年特殊群体无微不至的关爱,体会到血脉相承的大家庭里,爱和温暖的真情传递。
而今,初冬的雪还未消融,她们又一次上门助老服务,心里的感谢难以言表,对于她们的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的想法。
小潘告诉我,便民为老服务项目是国家针对农牧区及部分城镇高龄失能老人的养老助老政策,中心有一套完善的实施监管制度以及定位结项监督机制。每次上门服务时,系统会自动定位,工作人员在老人家须达到一小时以上方可打上卡,否则手机APP系统不通过。她们的服务有没有做,做得好不好,不但要上传照片、视频,家属当场书面签字确认,还要上传老人或家属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的现场录音。如果对服务有意见,还可以向盟便民为老服务中心投诉。
项目开始最初,中心党支部牵头,带领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身着红马甲穿街走巷,入户摸排了半个月,了解老人们身心健康及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后,按要求筛选出110名符合条件的老人,经中心系统内登记核实信息录入、建档建卡和自动识别确认后,由小潘她们负责落实各项便民为老服务项目。凡是登记在册的高龄失能老人,每月享受一次免费服务,内容包括检测血糖血压、理发按摩和打扫全屋卫生等。
一百多名老人的家,从东城区到西花园,遍及几十个小区和街巷,最远的老人家在扎海乌素嘎查。小潘和她的姐妹们顶着酷暑,冒着严寒,每天穿着红马甲开着车,穿梭在街巷小区里,做好助老服务同时,不忘陪老人聊天说地。
一般情况下,她们早上七点左右出门,要赶早给老人检测空腹血糖和晨起血压。有的老人家白天儿女太忙,她们就等儿女下班吃过晚饭后,七八点了去做服务。无论到谁家,她们不喝一口水,不吃一口饭。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赢得老人及其儿女的一致赞誉。小潘边说边笑起来,起初,很多老人及家属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以为我们上门行骗呢,后来体会到我们的服务,才相信这是真事,现在很多老人主动打来电话,咨询这个项目的具体要求。
虽说从始至终并未看清她们的面容,但我和母亲一样,熟悉她们的身影和笑语,熟悉口罩上那一双双明媚的眼睛,熟悉她们身穿的红马甲, 以及红马甲上“便民为老助残”的黄色字体,醒目、温暖,充满爱的力量。
一年四季,在各个小区和街巷里,她们穿着耀眼的红马甲朝出暮归,在繁杂、琐碎又辛苦的工作中,追求人生最大的快乐。她们用柔弱的双肩,为众多儿女分担尽孝尽责的重任,用素朴亲切的语言,化解老人心头的孤闷。
她们是平凡女子,更是爱的天使,用炽热的中国红,把人间大爱,无私奉献给生活在病床上的高龄失能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