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制的美”《论语•八佾第三第20则学习心得》第61天

【原文】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一乐章,欢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情。”(中华书局张燕婴译注)

感知学习心得:

孔子对《关雎》的评价,实质上表达的是他以中庸之道来评价美与艺术,处理情感与理性的关系的观念。换言之,就是凡事讲求适度的“中和之美”。

《中庸》把“致中和”上升为“赞天地之化育”的高度,孔子也认为“无过与不及”的“中庸”是最高尚的道德:“中庸其至矣乎!”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评价和处理不同于后世的“道学先生”一味否定情感,而是肯定了“乐”与“哀”的合法地位,只不过要求“乐”与“哀”都不过分,都有所节制罢了。

这当然是一种古典含蓄的审美观,也只是具有优秀情趣和高度修养的人才能做到的。对现代人来说,崇尚歇斯底里的先锋艺术,寻找强烈刺激,追求“过把瘾就死”的生活,哪里还有什么“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涵养呢?

这或许是时代的差异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