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陆游的一首诗。
写作背景: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原诗: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教学过程:
一、解词。
以往古诗教学,喜欢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但是,我现在的想法改变了。如果放课前去做这项工作,是老师在说,孩子被动的听。作者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对孩子来说,构不成任何的影响。
将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环节,移到理解诗句部分。源于想要理解诗句这样的出发点,学生有了解作者的兴趣。
二、指导读出节奏。
三,理解诗句。
1.前两句,突出壮丽山河。理解“三万里河”“五千仞岳”。
第一次诗句引入:
“弱水茫茫三万里”
“幕府横驱三万里”
”八骏日行三万里”
以体会“三万里”带给人们的恢宏辽阔。
“庐山几千仞”
“万仞鹅湖顶”
了解仞的含义:“古时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五千仞”是虚指,以体会“万仞山”的气势磅礴。
2.理解第三句,将遗民和南宋统治者做对比。
遗民为何泪尽,而南宋统治者又在何处。
第二次诗句引入
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的歌舞升平,与百姓的愁苦“泪尽”,形成鲜明的对比,体会作者对百姓寄予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期盼。
3.理解第四句,体会诗人的期望,失望,但并未绝望的心情。
第三次诗句引入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当金兵入侵,擒获了北宋皇帝的时候,南宋皇帝已经在临安建立了新的都城,新的政府,彻底放弃了自己曾经的人民和江山。诗人朝思暮想,翘首以盼的南宋统治者,最终还是没有来解救他的人民,来解救他的壮丽江山,他们依然在杭州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这一盼就是65年,一直到陆游去世。
四、知作者。
第四次引入诗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 陆游《病起书怀》
了解诗人一生爱国情怀,却因秦桧的陷害而报国无门;力主抗金,投身军戎却终被排斥;爱国之志始至不渝,终不见祖国统一……
五、指导朗读,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