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1—李晗

一、教学内容

迷思概念的转变——以“同一张椅子的木板靠背和金属扶手,金属扶手的温度比木板靠背更低”为例

二、教学目标

1.转变学习者的迷思概念

2.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关于温度、热传导、不同材料的热传导速度差别等的科学概念体系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者对温度形成正确的认识

2.让学习者知道热在固体中的热传递方式

3.知道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导热性能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

五、教学用具

烧杯、冷水、温水、热水、氯化钴试纸、铜棒、隔热板、滴管、酒精灯、材料不同但形状一样的细棒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有一位同学问了老师这样一个问题——同一张椅子的木板靠背和金属扶手的温度为什么会不一样呢,金属扶手比木板靠背的温度更低。快摸摸你们的椅子,看看是不是也有这个疑问。

2.提出猜想

(二)学习新课

  1.感受温度

(1)准备3个烧杯,分别加入冰水、温水和热水(以长时间放入其中不会被烫伤为宜)

(2)先后将左右手食指分别放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

(3)半分钟后,迅速将两个食指同时浸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

(4)询问学生对温水的感觉

(5)得出实验结论:单凭触觉对物体温度的测量并不可靠,需要借助温度计来测量。

2.以“为什么同一温度下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温度?”这一问题引出热传递

3.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感受热在金属棒中的传递

图片发自简书App

4.感受不同物质的导热性

(1)把铜棒、木棒、铁棒、玻璃棒的一端放入烧杯中的热水里

(2)用手感觉各棒的末端

(3)得出实验结论: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非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差。

(三)迷思概念的原因解释

     热传导是热在固体中能从高温的一端传到低温的一端的传递方式。人的体温是高于室温的,金属的导热性能又较好,因而当手去摸金属的时候,手的相对高温传向金属的相对低温,我们就感觉到金属的温度比较低。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导热性能,金属和木材对热的传导程度也是不同的——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木材的导热性能较差。因而,在同一温度下,我们对金属温度的感知总是比木材温度的感知更加明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趣的热传导》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以“同一椅子的木板靠背和金属扶手,金属扶手的温度比木板靠背...
    林琪琪7阅读 3,382评论 0 2
  • 教学设计 小学教育 李荣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关于温度、热传导、不同材料的热传导速度差...
    李荣LR阅读 3,685评论 0 7
  • 教学设计方案 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速率不同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粒子模型内容,并能找出支持粒子模型的依据:...
    姜_152b阅读 2,682评论 0 0
  • 《不同物体的导热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这一知识点展开,通过实验...
    林琪琪7阅读 3,211评论 0 2
  • 《固体中的热传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热的传递实验和热在不同材质的细棒中传递的实验,使学生...
    孙冬雪00阅读 3,24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