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差异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年暑假和女儿约定,教她几项生活技能,比如做简单的饭、学会骑电动车、体育锻炼等。孩子马上要上初中了,因为要军训,让孩子开始锻炼身体,坚持跑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于是,这样的活动只有我有时间就带孩子一起去做。

在做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两种迥然不同模式,一种模式是:在教女儿做饭或者我为孩子们做饭的时候,会非常有耐心,几乎没有嫌做饭过程中太热和太麻烦而心烦,从而不愿意去做。当然在教孩子骑电动车的时候,也会很有耐心教孩子,所以,这些事情孩子都愿意去做。

但是,我发现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我就会特别没耐心。以前只要一辅导孩子写作业,我们就容易杠上,闹得特别不愉快,甚至因为辅导孩子写作业批评孩子、打骂孩子的次数不计其数。等到孩子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就基本不再管孩子写作业的事情,因为发现我管孩子写作业纯粹是在给自己和孩子添堵。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我不管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们两个倒还相安无事,孩子的学习成绩虽然没有出类拔萃,但是也还可以。关键是当我不再去辅导和督促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孩子慢慢学会了为自己的事情操心,她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到了六年级,她学校的老师,还有辅导班的老师见到我还总是夸孩子,说她学习认真,挺踏实。

为什么同样是为孩子做事,我的两种模式会如此不同?我反思了一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的原生家庭的影响,在于我父母当年在这两种事情上对待我的方式完全不同。

先来说说做饭这件事。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在农村,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一个人带着5个孩子,还要下地干活,印象中一年到头真的没有见到妈妈闲着没事干过,她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小时候的我特别懂事,于是在我几岁的时候,妈妈下地干活我就在家帮妈妈做饭,想让妈妈回来能够吃上饭,不至于那么累还要给我们做饭。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时候学擀面条,自己才比案板高不了太多,于是,就拿两块砖头踩在上面去学习擀面条。无论自己做成的饭是啥样子,妈妈回来后永远是很开心,肯定我、夸我,妈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能做熟让妈妈回来吃口现成饭就行。甚至还说:能把水烧开妈妈回来能喝口开水都很高兴。我记得妈妈还当着奶奶的面夸我,说我真懂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于是,小小的我就越来越懂事,小小的年纪就自己摸索着学会做饭、洗衣服。再大一点的时候,对于做饭好像就有了天赋,妈妈其实饭做的不好,她也没手把手教我做过饭,但就是妈妈那份接纳、那份允许、那份肯定和鼓励,使得我凭着自己对做饭的悟性,学会了做各种家常便饭。最最重要的是,无论自己做得怎么样,从来没有收到来自妈妈的打击、批评,她从来没有因为我做不好饭而批评过我一次。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那个物资匮乏、人们都生活在节衣缩食的年代,我有一次做饭的时候,不小心把油壶弄倒了,油洒在案板上很多,我当时紧张得不得了,感觉自己闯祸了,担心妈妈回来会批评我,谁知妈妈回来丝毫没有因为心疼洒掉的油而批评我,她很平静地说:没事儿,没事儿。然后,用水来把案板刷干净。

这件事我印象非常深刻,妈妈的包容让我感受到信任,无论我怎样妈妈都不会批评我,这让我更有勇气去尝试做各种饭菜。直到长大后我学会了很多种妈妈都不会的家常饭菜。那时候真的是不懂,现在才突然意识到,我为什么做饭很有耐心?那是因为从小到大做饭的时候得到都是最好的感觉,所以,对于我来说做饭在某种程度上是种带有成就感的享受。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与此不同的是学习。从小我就感觉自己不聪明,在学习上好像也不怎么开窍,所以,小时候学习成绩一直平平。爸爸是教师,每到假期爸爸在家的时候,偶尔会辅导我写作业,我发现非常爱我、在生活上对我很有耐心的爸爸,在辅导我写作业的时候很严厉,爸爸没有直接批评过我,但是对于我很多不会的知识爸爸让我感受到的是指责、不耐烦、不接受,我内心的感觉是紧张、恐惧的。小时候的我胆子很小,根本不敢反抗爸爸,也不敢向爸爸表达自己内心的感觉。所以,整个爸爸辅导我学习的过程其实对我来说是种煎熬,我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的,爸爸讲的东西我压根听不进去。现在学过心理学,才知道当年的我其实已经完全进入了爬虫脑的状态,爸爸教我的知识我一点都没收进去,现在还能强烈感受到当初那份不舒服的感觉。

所以,当我深层去看见的时候,我发现这两类事情在我幼年的时候给我带来的感受不同,生命的底色就完全不同,长大后对于这两类事情我的态度、做法和感觉也完全不同。给家人做饭的时候,我会开心、很愉悦去做,不用别人教我,凭着感觉我也能摸索着去学会做饭。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从来没有否定过我、打压过我、干涉过我。

但是,对于学习我体会到的感受就完全不同,那种紧张、恐惧、爸爸那种急躁、不耐烦、不接受的态度,我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当我面对孩子学习的时候,那种不舒服的感觉无形中被激发出来,我就特别容易起急,而我的女儿又不像我小时候那么会忍气吞声,我只要让她一不舒服她就毫不客气来反击我,导致我们两个因为学习上面的冲突爆发无数次。现在看来我和孩子真的都是我童年阴影的受害者。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见既是疗愈的开始,当我深层觉察到自己的这个模式,改变就要从今天开始,无论陪孩子做什么,拉低孩子能量的事情不做,拉低孩子能量状态的话语不说。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想管教孩子是想让她更好,如果自己说的话、做的事,不能达到想要的这个目标,那就暂停,即使给不到孩子支持,也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阻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父母没有好的教育方法,不如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管理自己,允许孩子自己去尝试,父母能做到的只是看到孩子做得好的部分,肯定、鼓励孩子。特别是学习真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当孩子没有特别好的学习成绩的时候,自己千万别吼不住,觉得自己放手是不对的,急于再去管教孩子,那样会适得其反。

当你没有好的教育方法,你给孩子带来的要么是桎梏、要么是不好的情绪状态,与其那样你不如把精力放在自我成长上面,自己去学习、去做自己的事情,当她有机会做自己的时候,她真的会为自己的成长负责,她更会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父母只做一个坚强的后盾,包容孩子、支持孩子、允许孩子犯各种错误就行。对于任何事情的动力和热爱都是由内而外所激发出来的,外来的要求、期待给不到孩子这份动力和热情。
图片发自简书App

3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1年10月20日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晓晓打了个喷嚏,妈妈有点紧张:“怎么了?”却说成了:“怎么办?”说完...
    羊羊羊羊汪阅读 13,154评论 2 14
  • 经常会有一些妈妈带着小孩子来店里买水果。小孩子对水果很好奇,有的拿起来就往嘴里塞,有的拿着水果摆弄着玩儿,而妈妈此...
    張嘉宾阅读 2,372评论 0 2
  • 有些人,总要高大上;也就有些事,也要伟光正。当然,这些,是最好的。说说高铁站吧。 我工作在穗,家在潮州。自然免不了...
    杜帝阅读 1,748评论 0 0
  • 偶然微信朋友圈里别人发的槐树花照片,竟让我心生馋意,儿时的情景重浮脑海。 现在城里很少看到槐树的身影,在乡村也是不...
    拼命吃河豚阅读 4,921评论 0 0
  • ▏逻辑思考 1.《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 2.《简单逻辑学:改变思维方式第一书》 3.《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
    黎明微露阅读 3,593评论 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