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经意的流年

      我小时候是个怎样的人?今天看了《芳华》讲到何小曼小时候的一段故事,把母亲夹来的肉藏在碗里的时候,趁人不在偷摸去厨房找东西吃的情景……我竟在此时与她产生了共鸣。

        我那个时候,不喜欢跟人说话,不喜欢自己的名字,不喜欢自己的女儿身,羡慕男同学们大大咧咧洒脱自然的性格。觉得大人都是不可靠的,总认为妈妈更爱弟弟,对妈妈有十分的恨意,尤其当我和弟弟同时犯错她却只打我的时候。我第一次离家出走是十岁那年一个寒假,我出走了一个上午从凌晨三点出发,临出发在墙上用粉笔写了一封诀别信,不会的字全用拼音代替。十点钟便蔫蔫地回家了,因为路上遇到一个好心的老伯劝我赶紧回家不然会被坏人卖走。回来的时候妈妈跟平常一样正站在门口跟邻居聊着天,好像什么事都没有一样有说有笑。那时起我开始频繁地有轻生的念头。

        我在四年级上课的时候听了树洞的故事,觉得很有趣也想找个树洞说说我苦逼的心声。每次放学后我便到处留意遇到过的树有没有树洞,适不适合装下我的苦衷。最后我发现要找到一棵有洞的树不是容易的,我只好把目标定在家门前不远处一棵孤零零的瑜树上,因为我觉得这棵树跟我一样孤独,没有人陪伴。于是我每天去陪它,中午吃完饭去那儿玩一会儿,晚上去那儿看书,我觉得这棵树完全懂我,就像是从我心里长出来的一般。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或下雪,我都愿意跟它待一会儿,我跟它说话,告诉它我所有的心事包括我想轻生。直到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发现那棵树尽然被拦腰砍掉了。我很害怕,怕他死去。我含着泪写了一张纸条,纸条大致内容是希望他能活过来希望他能陪陪我。那段树桩比我高,我踮着脚把纸条塞进树的缝隙里。然后每天专门去陪它呆会儿,祈祷他活过来。这样一待就是两三年。有一天我惊奇地发现那棵树桩子上长出了一片嫩绿的新芽,我非常高兴,心里抑制不住的喜悦,我觉得树一定听到了我的心声,努力的活过来找我了。从此以后,我自杀的念头再没有出现过。而是想离开。

      我想永远离开这个地方,离开所有人。于是我开始用心读书,念大学,去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我后来的每一步现在看来更像一部逃亡曲,每一次的远离都让我充满期待,我很少想念家人。妈妈也常跟人讲女儿比儿子心肠更硬。我每次听她如此说便更觉得没有人懂我。

        我在婚后生完孩子,带娃的这段时间才算是彻底跟过去告别了,每晚孩子们睡着后我感受自己的灵魂装满我的躯壳,慢慢温暖,沉沉睡去。那棵树拯救了我,而让我活出自我的便是那些无处安置的爱,他们终究找到了归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