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父亲的回忆

      为了准备年货今天和父母去了超市,路上,父亲跟我讲他小时候过年,可太有年味儿了。

买的年货


      父亲是七十年代生人,小时候在农村生活,那时候人们一早就开始准备年货,一直忙活到正月十六才算完。

      从小年(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就开始忙着杀猪,上县城买年货,蒸馒头,煮肉。那时候自行车还很少见,人们都是走路从村子到县城的集市,集市上满满当当把路都挡住了,卖菜的卖肉的卖调料的,叫卖声络绎不绝,有时候采购要花上两三天功夫呢,到现在父亲都说准备年货是他一年里最兴奋和期待的时候。

      买完了年货就开始制作,听父亲说,这是个大功夫。煮肉要煮整整两天,蒸馒头全家上阵做一整天。那时候人们很少有交通工具,“走亲戚”(北方这样叫)真的就是用“走”的,一大早起来从自个儿家走到亲戚家,先吃一顿热气腾腾的臊子面,坐在炕头上唠唠嗑,等到晌午,主家再端上来菜,热馍和臊子,还有小米粥,这才是正餐,要吃两顿,呆一整天。天还不黑又要回去了,怕路上黑走错方向。

      当然,'“走亲戚”“礼当”(现在我们送的礼品)也很有讲究。他们送一种甜品,我们这里叫“小果子”,把面团油炸之后撒上糖,晾凉,拿牛皮纸包起来,包裹好后外面垫一层红纸,再用细麻绳包起来。到了主家家里送给主人,临走时主人还要回赠几个白面馒头。如果是舅舅去外甥家里,那还要给小孩子带上新灯笼,叫“送裹肚”。

超市里找到的小果子


      过年期间村民们自发组织社火节目,爷爷还在里面扮演黑脸。大人们提前排练,到了过年的时候在村子里热热闹闹耍社火,有时候他们会演到各家去,各家看完表演就纷纷拿出些麻花、馓子、小果子、夹馍来犒劳演员们。大人舍不得吃,带回家还是进了孩子的肚子。

      孩子们呢?最开心的莫过于吃着一年都吃不到的肉,还有拿压岁钱。那时候钱还很值钱呢,一毛钱可以买一把糖果或者一瓶汽水(就是那种色素糖精兑水做的汽水,爸爸还拿这个做过小生意)。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我们这儿也算是年里,稍微富裕一点的大队会请戏班子来唱戏,女人们都坐在村口的戏台下看唱戏,什么《张良买布》、《三滴血》之类的。小孩子们纷纷拿出舅舅送的新灯笼,等到晚上天黑的时候,成群结队点起等会在村子里游走,那时候还是纸糊的灯笼,点的是蜡烛,这个活动叫“游灯笼”。

      到了正月十六,就算是年过完了,年轻人该去打工的就背上装着被子的麻袋坐上班车走了,女人们回到屋子里做针线活赚钱、回地里干农活儿,村子里也回归了宁静,年味儿就悄悄散去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是我的情人,像玫瑰花一样的女人,用你那火火的嘴唇,让我在午夜里无尽的销魂……” 村头的农家乐里传来了酒后几近吼...
    申联科阅读 5,507评论 6 39
  • [前言]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94后乡下小伙子,从7、8岁起,就注定离不开村里每年社火队“大选”了,好在老爸是“资深...
    清無阅读 6,392评论 1 5
  • 故乡的年味儿(原创散文) 文/黄真 每到年末岁首,心情是游弋的,思绪是纷乱的,特别对在异乡工作的我来说,更是"每逢...
    独舞的蓝精灵阅读 3,709评论 4 0
  • 又是一年年关到。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和那陆续亮起的霓虹灯泡,感受着在微信上不断刷出的亲人朋友们庆祝新年的欢乐气氛...
    环保天使阅读 4,479评论 6 18
  • 昨日九点,婷说想看药神,此神片心向往之许久,于是说走就走。 已然记不清上一部不带三D眼镜的电影是哪一部了,不带眼镜...
    学舌咕咕叫阅读 1,19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