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一柳繁花读书成长伴读营]打卡作业,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曾国藩回乡尽孝途中,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洪秀全带领精兵一举攻到桂林。咸丰帝刚开始对太平军是蔑视态度,丝毫不重视,后来意识到事态严峻,派大臣林则徐、李星元先后征绞太平军,但是由于咸丰帝的轻敌,两位大臣并没有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可能是大清气数未尽,命运使然,派去的钦差大臣相继去世,没有平叛太平军。后来派去的使臣、总督,军心不稳,内部不团结。而此时太平军力量越来越强,曾国藩此次回乡,可谓是危险重重,可他不甘心,终于在八月二十三日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开始为期四个月的乡居生活,而长沙城外,烽烟四起。
左宗棠,和周瑜、诸葛亮一样的响当当人物,他是曾国藩人生路上的又一位贵人。左宗棠的出现解救长沙之困,但太平军依然越挫越勇,左宗棠推荐曾国藩出山团练士兵,与清军共同镇压太平军。
军队是护国之长城,国欲强,军须壮。历史上,清朝统治者用来镇压人民反抗、维护国家政权稳定的主要力量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兵,包括八旗兵、绿营兵;第二部分是勇,这是国家兵力不足临时招募的官勇,事过之后即解散;第三部分是团练,也就是民兵
曾国藩认为八旗兵和绿营兵不可用,团练又缺乏统一组织训练,而官勇介于二者之间,带有半官半民性质,决定选择官勇进行训练,左宗棠推荐塔齐布协助他,后来塔奇布成为曾国藩的得力助手。曾国藩非常重视练勇,凡训练亲力亲为,深知民心很重要,把“以礼治军”的思想落实到日常训练中,但是绿营兵们不服曾国藩的训练,以“德清”为首的绿营兵公然挑衅曾国藩。虽为二品大臣,但曾国藩练兵想要拥有一支有秩序的军队,并不那么容易,一路困难重重。
起初准备在长沙大展身手,团练军队,可长沙形势不容乐观,也没有得到众官员的支持,曾国藩于是决定离开长沙,准备在衡州开辟一个新天地,他带着一千湘勇在衡州开始操练,兵勇们早起晚睡。独木难成林,曾国藩笼络一些人才。邀请他们来横州共事,慢慢扩大队伍,蕞终创建湘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