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我是,我就是

(由追求复盘秩序感引发的思考

20220619浅笑安然)

缘起:

好像有几天没有做日复盘了,然后就有一个执念:一定要看一看上次是哪一天、第几号。当看到这份执念的时候,突然感叹自己“的确是一个好有秩序感的孩子啊!”

但突然联想到家收拾的也不是很整齐呀!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那么有秩序,但为什么我对于复盘的秩序有这个执念呢?(哇,好深的觉察呀!)

我到底是不是一个有秩序感的人呢?

探索:

秩序让我感到安全,有秩序我才有掌控感。

(歪个楼:“掌控感”这个词这两天在我脑海里极度高发呀!我的大脑自动回避了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思绪流动起来)

为什么追求复盘的秩序?是有一种感觉,我希望复盘是持续的。在潜意识里能坚持做一件事=一项优秀品质。我希望自己拥有这样的优秀品质,所以我要追求持续复盘的表相。

但“为了坚持本身而坚持”的价值估计最多也就在逻辑层次的“行为层”。

坚持复盘对于我的意义是什么?刚才提到的形式意义——一直在坚持做一件事情。那内容意义呢?复盘让我每天有自己跟自己独处的机会、有意识的观察自己和反思的机会。看见自己也是经验萃取。

然后呢?

“看见自己”是目的还是手段呢?手段和目的的定性都是相对的。我有一个假设——我会因为看见自己有一些优秀品质而更加相信自己、更加笃定。

“我有……”会带给我力量。我是因为“看见自己”而有力量,还是因为“拥有”而有力量呢?

恐慌

这个问题让自己有一点恐慌,有点信条要被击碎的恐惧。我原来一直在追寻的、坚信的、给自己加油的前提假设如果不成立,那我相信什么?

还好!“看见”和“拥有”本身并不对立。只有“拥有了”我才能“看见”。按照埃里克森的五个原则:每个人本来的样子都是OK的、每个人都已经拥有成功所需要的一切资源、每个人总是做当下自己能做的最佳选择我。

“看见”这个过程的意义在于通过观察和总结萃取“宝藏”。人在聚焦自己拥有的资源时总会心生勇气。

放下

思绪流动的好快呀!回到最初的问题,我到底是不是一个有秩序感的人呢?其实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我决定我是,我就是!

突然解开了自己好多的执念,我一直追求于搞清楚“事”和“人”的关系、一直追求于“看见自己”,其实那一刻的“自己”都是我产生要看见的念头那一刻的自我定义。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决定的,随时我都拥有选择的权利。

人本来就是丰富的,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身份,拥有不同的特质。看到好的、想拥有的品质,就去学习、就去照做就好了,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去做。

冒出一个词——假装做到好像是,其实不是假装,行为做出来就是做出来的,客观表现不需要假装。行为做出来那一刻“我”就是“我想成为的样子”。

那份“对自己的看见”其实还是想要来自外在或者内在的一个正向反馈,伴随着的就是“我有我就开心”,也可能伴随“我没有我就不开心”。这之中暗藏的限制性假设是:如果我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但这是真实的吗?不是。因为第一,我没有可能是我没看见。第二,我现在没有,但我可以学呀!这个发现让自己好开心啊!

题外:

“我”还是关注在“小我”——这句话背后的能量带着一丢丢指责。我希望自己的注意力和自己的发心是基于we或者all。但是我就在这里,接纳我自己做好本分是第一步!如果我的范本能给遇到同样问题的人和处于同一阶段的人一份启发,能让他或者她有一份安心、多一份力量,那也是我的贡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