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原文】

持而盈之,不知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

手里持握太满,不如及时停止,放下。

将器物打磨得太锋利,则难以长久。

纵然金句满堂,也无法长久守住。

因富贵而骄傲,必定会给自己留下祸患。

功成身退,才是顺应自然的大道。

【主旨】

功是阶段性的,功遂也如波浪,一浪又一浪,事物的发展总是此起彼伏,适时而进,适时而退,是谓俊杰。

身退的两重含义:

一是动极返静,收敛意欲,含藏动力;二是不居功,不占位,功成而弗居。

——两重含义体现了事物的循环性,平衡性,辩证性。

【人物】

历史上,功成身退的人物有很多。

八面玲珑消除猜忌的王剪。

帮助越王卧薪尝胆复国的范蠡,还三次致富又三次散财。

谨小慎微,不逾规矩的萧何。

巧妙“自污”,自毁形象的李靖。

难得糊涂,不漏锋芒的郭子仪。

淡泊名利,不贪富贵的姚广孝。

平定天国,裁撤湘军的曾国藩。

【心得】

事物都有两面性,相互转化,物极必反。“满招损,谦受益”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功名富贵皆是身外之物。拥有一份宁静而充实的内心世界,功成身退。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此谓道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