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你小时候的状态么?是不是让你表演个节目,你会比谁都要高兴。
但是,从初中之后开始,你是不是连回答问题都不敢了。
我想大部分原因都是源于自己不够自信。总会因为别人的评价,怀疑和否定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丧失自我价值感,从而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比如:焦虑、抑郁、强迫等等。
01
记忆中的小学,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记忆里每一天都是开心的。
一二年级,小学离家很近,老师每天都要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上课。
那会儿的我,很喜欢和老师聊天,有事没事总喜欢去找老师。每次要回答问题,我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不叫我。
因为只要回答问题,老师就会表扬我。
三四年级,去了寄宿学校,每周需要在学校待五天。这五天对于我言,更是欢乐的游乐园。
在学校里,我成绩很好,老师总是夸赞我,每天也有很多小伙伴跟我玩各类游戏和活动,所以我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
五六年级,自己也稍微大一点,知道好像不能那么骄傲了。
但是只要老师夸我,还是自信心爆棚,一整天都很欢喜。
小学生活是我自信的巅峰,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对我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以及同学们对我的关爱。
02
我是从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没有了自信呢?
准确的来说,是从初二11月份之后。
我不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也不喜欢问老师问题,更不喜欢和老师聊天。
那会儿一直在抑郁中挣扎。什么学习、表扬,对我来说一点儿也不重要了。
你知道我们的自信都去哪里了吗?
其实不自信的原因无非两个。
一方面是与生俱来的,它和你的原生家庭有关。它形成于你的童年时期,父母对你的一些否定和忽视,从小在你内心种下了你就是比别人愚笨,比别人弱小的种子。
另一方面是后天形成的,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形成于后期成长的环境,当你自己没有能力实现自己虚构的目标或内心的标准,而让你自己产生怀疑、否定的消极情绪。
我两者原因皆有,这是我在学了心理学之后才发现的。
我知道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无法改变的事情。而后者,可以通过降低自己的期待,来建立自信。
在这里我想简单解释下,为什么我两者原因都有呢?
不自信换句话说,也可以说是自卑。前者是原生自卑,后者属于次生自卑。
那当我们在后期的成长环境中,不断去跟别人作比较,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会唤起早年时期心中的恐惧、羞耻、脆弱和对原生自卑的记忆。
当我记忆里有原生自卑的种子时,我再次面对次生自卑时,我会倾向于认为自己很无助,自己比别人弱小,或者自己没有能力去实现心中的理想。
于是,次生自卑往往又把我带回自卑的原点。
03
自信的建立需要时间和知识。很幸运我学了一门能够自我治愈的学科。
在这里和你简单的分享下我常用的几个小方法。
首先是自我觉察。
你需要意识到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已经不是同一个人了,此刻的你有机会重新获得一个对自己的评价,但必须从不断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小评价开始积累。可以整理一些让自己想起来感到很自信的画面。其次是反复练习。
自信是可以通过练习来获得的。
可以通过参与一些比赛或者活动,不断的反复的来练习。我自己在参加经典美文诵读比赛的时候,足足反复练习了一个月,最后很有感情的脱稿完成了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我以为的不可能被打破了,后来我发现自己比以往要更自信了。
最后是与未来的自己共情,相信成长的力量。
这是一项基于冥想的技术。你可以通过想象,设想出一个未来的、更自信、更有力量的自己。当你面对眼前困境的时候,你一定要相信那个未来的、经历过磨砺而获得了成长的你,是能够和你一起面对当下的,这也是我最近从一些事情中实践过的。当然也可以有自己的方法。
最后的最后,愿我们都能成为自信而美丽的自己。
以上。晚安。
文字来源于公众号:听闻 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