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地走在振兴路上,胡乱看着街边小摊上的物件,无力上前摸那些玩意儿。以前这都是人挤人,现在天热的缘故,只有些零零散散的,还个个如同我一样无精打采的人。耳边传来的都是音响里放出的过时已久的歌曲,声音大得恼人。
刚好走过一家运动服装店,服务员了无情趣地聊着最近的生意:“我们这怎么卖一双鞋都那么难,人家耐克,人走进去就拎出一双来。”说话间眼睛张得特大,满是不理解,但又羡慕至极的样子。
这就是“名牌”效应,挡都挡不住。不过也我也挺纳闷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回想起自己的经历,倒也理解了一两分。
没赚钱之前,常爱买些廉价货,100块以下,穿它一个季度后,就发黄变旧,没了当初的模样。心中也不心疼,至少它实现了一段时间的价值。那时也奇怪,穿什么衣服都好看,穿什么鞋都舒服。这大概就是青春的资本!
现在赚了钱了,想法不同往日,更愿意到大商场里逛,摸摸有质感的衣服,穿起舒适又有气质的套装。那里不有纷纷攘攘的叫卖声,不再有叽叽喳喳的劝买声,有的是贴心的介绍,优质的服务。穿多也渐渐发现,有“名”的衣服更耐穿,穿着也更自信些。
或许这就是“名牌”带来的不同,它带来更舒适的享受,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耳边仍是嘈杂的音乐和几句有气无力的叫卖声,振兴路将会热闹下去。但一家店如果不更多注重客户的使用享受,更多的花在推介上面,将只能有气无力地呼喊。这样一想,教育、当老师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