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
你总会在一个时刻意识到自己的平凡,可能是懵懂无知的你在看完一部关于宇宙的纪录片以后了解到世界的浩瀚无垠和自己的渺小,可能是从小被亲戚邻居称作“神童”的你坐在小学的教室里对着黑板上老师写的奇形怪状的符号发呆,也可能,是你在中考后昂首跨入附中的校门,却在第一次月考以后因为在班级里垫底而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谈话。
如果我们承认人的天资、能力和勤奋是有差距的,那么我们或许把所有人按照这些素养从高到低排成一个金字塔形。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一次次的筛选就是一个人在金字塔上不断往上爬的过程。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能够爬到顶端,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人都会在爬到某一层后再也爬不动了。更不幸的是,对于读到这篇文章的大多数人来说,你们爬不动的阶段就是现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既然你们已经来到了附中,那么说明你们在之前的人生阶段还一直算同龄人的佼佼者,你们爬不动的阶段显然不是在过去。而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你们这些从小被街坊当成神童、当作全村人希望的人汇聚到一起短短一个月以后,就会有一半的人在第一次月考中排到年级的后一半,会有四分之三的人无法进入全年级的前四分之一,甚至,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能继续做全校第一。这个“爬不动”的比例,不可谓不大了。
当然,说你们“爬不动”,并不是说你们已经到达了自己的人生巅峰,准备开始走下坡路了。恰恰相反,你们还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只要愿意,在整个人生中,都处于上升的状态。只不过是,你们认清了自己的极限在哪里。从小学到初中,你们都在考一百分,但是你们并不知道这是因为你只能考一百分还是因为卷子上总共只有一百分。到了高中,你身边的人还在考一百分,可你却只能考八十分了。这就好比你站在金字塔的最底层开始长高,遇到一层天花板就顶破它,遇到一层天花板就顶破它。但这次你发现,这一层的天花板你够不到了。
所以,如何认识、接纳并满足于自己的平凡,是许多人步入一个新的环境、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之后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当然,这里说的满足并不是得过且过甚至自暴自弃,它的具体含义我会在后文详细阐述。
不过,我在进入大学以后,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凭借他们傲人的成绩进入这所学校的这些人,反而没有那么看重成绩了。很多学长告诉我,不要过于在意GPA,不要把它当成大学生活的全部。那么,这一套评价标准,在高中阶段又是否适用呢?
实际上,考试成绩,哪怕是高考成绩,并不能衡量你高中生活的成功与否,它们甚至不能完全衡量你在学习方面的成功与否。第一个原因是,你学到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巧,这些都是确定的东西,并不随你考试成绩的高低而变化。这就像你的体重是个定值,它不随体重秤的变化而变化。担心自己考试发挥得好不好,就像担心体重秤量得准不准一样。更何况,考试成绩对知识掌握水平的反映,可比体重秤对体重的反映不准确得多。
更为重要的是,停在金字塔第十层的人,是不是就一定不如停在金字塔第一百层的人呢?我的成绩没有他高,我考上的大学没有他好,我将来的地位没有他高,我的生活没有他富裕优越,我是不是就不如他呢?在世俗的眼中,你自然是没有他成功。那成功又意味着什么?有一个笑话,说问放牛娃:“你放牛是为了啥?”放牛娃说:“为了挣钱。”“挣钱是为了啥?”“娶媳妇。”“娶媳妇为了啥?”“生小孩。”“生了小孩干啥?”“放牛。”这就像我问,你为什么要努力学习?为了考上好大学。你为什么要考好大学?为了找到好工作。你为什么要找好工作?为了挣钱,为了过上优越的生活,为了走上人生巅峰。你为什么要过上优越的生活、为什么要走上人生巅峰?你可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你甚至可能不觉得这还是个问题。如果是前者,说明你并不明白自己人生的终极意义;如果是后者,说明你把这种世俗成功本身当成了人生的终极意义。不管是哪种,你又比把放牛当成人生终极意义的放牛娃高明多少呢?如果你问我,我会回答你,是为了闲适、为了满足、为了快乐。你听了这个回答可能恍然大悟:其实我也是!但是现实却是,我们看到太多按照上述路径走上人生巅峰的人,他们并不闲适、并不满足、并不快乐。为什么?因为他们以为自己碌碌终日追求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考一百分的快乐、考全校第一的快乐、取得世俗成功的快乐,是向外的快乐,是依托别人而获得的快乐,甚至,是你有一天终究会失去的快乐。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在自己的日常奋斗中找到价值与意义,不是享受工作的成就而是享受工作本身,却是向内的快乐,是独属于你的快乐,是持久的乃至永恒的快乐。第一种快乐关于成功、关于伟大,第二种快乐却常常关于平凡。“什么是你的义务?日常的要求。”韦伯在《科学作为天职》结尾引用的歌德的这句话不仅能够回答他在除魅时代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同样也能够回答我们在这个浮躁功利的时代对人生快乐的追问。不仅是人生意义熔铸在“日常的要求”中,人生真正的快乐也同样蕴含于此。这个答案文题之所以叫《学会平凡》,是因为悦纳现实是一项需要磨炼、需要沉思、甚至需要打击才能渐渐习得的素养。学会从第一种快乐走向第二种快乐,便能减少第一种快乐带来的痛苦。上天是不公的,他赋予每个人不同的聪颖与勤奋。但上天又是公平的,因为他赋予每个人同样的追寻自己人生意义与快乐的能力。而这份意义与快乐,又偏偏与他的天资,与他外在的成就与价值,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