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26.
No.11
如果人生没有光,就活成自己的太阳!
一、书籍和创作背景介绍
基本信息
作者:[美]卡勒德·胡赛尼
出版时间:2007年
创作背景
作者经历
1965年出生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1979年因战争随家人逃至法国,后移民美国身在美国,对故土念念不忘,对民族悲剧感受深刻,决心进行文学创作
处女作《追风筝的人》销量惊人,四年后发表《灿烂千阳》,再次获得成功
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时间跨度从上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
通过描绘阿富汗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展现了战争、政治动荡对普通阿富汗女性生活的影响
二、了解阿富汗
地缘政治
地处英国、俄罗斯等大国势力范围,夹缝中生存
对西方国家掌控“世界岛”具有战略意义
民族悲剧
古代:先后被波斯、罗马等帝国统治
近代:英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现代:多次遭大国发动战争
民族性格
多山国家,形成山地民族坚韧的性格,对外抵抗顽强一文化传播受限,识字人不多,各部族难以统一
三、情节展开:玛丽雅姆的悲苦命运玛丽雅姆
私生女,富豪父亲与女仆母亲所生被安置在主宅外的小泥屋生活,父亲每周四来看她故事线
15岁生日那天不顾母亲劝阻,私自去城里见父亲,遭到拒绝,回家时发现母亲自杀被父亲带回家但遭到后妈排斥,被迫嫁给40多岁的鞋匠拉希德
初次流产后开始遭受家暴,连续流产7次,生活充满痛苦情节分析
女性没有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玛丽雅姆从小被安置在小泥屋,母亲自杀后被安置在父亲家,又迅速被远嫁,去往丈夫家有的女性追溯自己一生的时候,会发现她的悲苦都是男人带来的,从她的父亲开始,到她的丈夫结束
四、情节展开:莱拉与玛丽雅姆的命运交织莱拉
玛丽雅姆的邻居,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两个哥哥被征兵
故事线
母亲对她缺乏关心,青梅竹马的塔里克成为她的依靠,因战乱两人被迫分开
家中遭到炸弹轰炸,父母当场死亡莱拉被玛丽雅姆的丈夫、鞋匠拉希德从废墟救出发现自己怀了塔里克的孩子,为了活下去,嫁给拉希德,与比自己大18岁的玛丽雅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情节分析
莱拉内心的孤独
对于女孩子来说,妈妈的教导和呵护是无可代替的尽管父亲很爱莱拉,但母亲的忽视让她感到内心的孤独塔里克因地雷爆炸失去一条腿,而莱拉“失去”了母亲的关爱,两种失去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共情和依赖
五、而莱拉“失去”了母亲的关爱,两种失去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共情和依赖
情节展开:逃离与新生
故事线
逃离
起初,因为拉希德的刻意挑拨,玛丽雅
姆和莱拉之间存在隔阂;但她们逐渐发现真相,并产生了相
为命的情感拉希德发现莱拉的孩子不是自己的,于是
开始向莱拉施暴 -玛丽雅姆和莱拉逃跑计划失败,遭受了拉希德的毒打莱拉生下拉希德的儿子;两年后,莱拉遇见了塔里克,才知道他的死是拉希德编造的谎言,这一重逢被拉希德发觉拉希德在狂怒中要掐死莱拉,玛丽雅姆为了保护莱拉,用铁钦打
死了拉希德
新生
玛丽雅姆让莱拉和塔里克逃走,而自己选择了自首莱拉前往玛丽雅姆的故乡,看到了玛丽雅姆的父亲留给玛丽
雅姆的一封“道歉信”
莱拉继承了玛丽雅姆的信念,成为孤儿院的教师情节分析
玛丽雅姆的反抗
玛丽雅姆愤怒中的一击,既是绝望中的抉择,也是命运表面上看是结束了一个生命,实际上是对这个不平等又残酷而暴力的世界一个极大的否定颠覆了少女时期那个柔弱、被动又过分自责的自己,她选择通过自首直面命运,她的死亡是精神的崛起莱拉的继承
莱拉从玛丽雅姆身上找到了信念:相信世界可以改变,相信女性可以独立
莱拉知道教育能让女孩们拥有更鲜活的生命,成为灿阳,不是靠仇恨,而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