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碎片丨写于第八次咨询

1、

“如果你的母亲在天堂能听到你的话,你最想对她说什么?”

“……我可能会说……我的人生太难了,你为什么要把我生出来?……”

这是我第8次做心理咨询时,我的咨询师问我的问题。母亲早逝对我的成长造成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在前几次的咨询中,咨询师指出:“这些年,其实你一直在找妈妈。”或许是。

当一个年仅3岁的幼儿知道她的母亲去世的事实,和真正在认知上知道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事实证明,在后来的很多年里,这个可怜的幼儿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与母亲共存:每一次谈论死亡,每一次探索生命的意义何在,每一次想象28岁于我的意义(母亲在28岁病逝),其实都是在不断贴近那个看不见的母亲。

当“我”从3岁以后再也无法享受母亲的爱与庇护,同时在童年又经历了父亲及其他养育者“不在场”的照料,辗转于各个亲友家庭,练就一种和善、随意、无所谓的态度,昨日种种皆成今我,从内心深处升起的对“我是否值得被爱?”的怀疑或将成为萦绕一生的枷锁。

缺爱、不自信、没有安全感,我的内在世界如同一幢摇摇欲坠的破旧老屋,稍有风雨就会止不住颤栗。我在26岁时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直至28岁才认清,期间虽然对这幢老房子做了一些修补工作,但如今看来,问题依旧没有实质性解决。真正的推倒重建,在原来的地基上造出一幢坚固的楼房,真的太困难了。

从参加心成长小组,做个人咨询,学习心理学,到建立亲密关系,种种努力,似乎让早年的创伤在慢慢愈合,但沉疴难医,总是会发生一些事,让自己明白我所做的努力微乎其微。

我看到了,终于看到了:“我”是弱的,是无力的,内里没有任何支撑。

我看到了这些,并且时常希望有一位救世主从天而降,将我自深渊救出。但是并没有,我只能靠自己,艰难地一步三回头,缓慢且艰难地前行。


2、

人生太难了,以致我时常想一了百了。但生的本能又会跳出来阻止我产生这样的想法。

第7次咨询,我和咨询师回顾我最艰难的18/19年,好像在表述中,那个走过最黑暗的地下通道的小女孩如今已经迎来了她的光明。但事实上,我依旧没有完全走出过去历的阴影。

我的亲密关系发展过快,甚至,可能把“建立亲密关系”这件事看作逃避面对自我的借口。所以在这半年来,我很难拿起笔写下些什么,我很难记录我的梦,因为我总是沉溺在两个人的快乐里,有人陪伴的感觉可以赶走独处面对自我的艰难,可以停止对创伤的探索,而且更容易挥!霍!时!间!

可悲的是,即使两个人过得很开心,我仍然有焦虑,有担心,充满不安全。或许在潜意识里,我已经知道,这只是一种麻醉,一种慢性自杀,因为我依旧无法面对自己,无法与自己相处。

是的,是的。我得承认,谈恋爱只是逃避的一种方式,男朋友只是排解孤独的一种工具。我始终觉得,总有一天它会失效,总有一天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依旧会到来。总有一天,总有一天……

今天依旧风和日丽,而我的人生,那些不因我而起却影响我一生的阴影到底该如何驱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