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分,作者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何为大概念?都到这里,我就很纳闷,难道前面不是在讲大概念吗?既然前面一直在向我灌输大概念和他的概念小伙伴,为什么要在这里提出了大概念?
首先来看一下,大概念的大,“大”的内涵不是庞大,也不是基础,而是核心,结合前面所提到的核心的精髓是真实性,在这里的和谐应该是运用于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或者说要从学校教育和现实社会进行高通路迁移。
在这里的大概念和一般科学知识领域所提到的大概念是不一样,知识领的大概念,可能是某种概念,某种观念或者某种论题。但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是一种大概念的思维,实在概念观念论题的基础上,进行高位的思维。
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欧姆定律,并没有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但是突然在某一天,在实践生活中,在朋友的启发下他发现欧姆定律不仅可以和物理学联系在一起,还可以迁移到很多问题上:法国大革命的强度=改革的动力/改革的阻力,加速度=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物体质量,这时候它就自己形成了一个大概念。
这一段描述是站在学生立场上形成大概念。书中的大概念,有时是老师立场以大概念教学,有时候又是学生立场形成自己的大概念,所以理解上就有一些难。
大概念是超越具体的抽象,在《人是如何学习的》中曾经指出,专家的知识不是简化为一些顾虑的真事实或命题,而应反映应用的情境,也就是说,这些知识受一系列的环境的制约。
融通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
科学概念是经过专业社群的论证,是对具体案例的高度提炼。分为科学概念和跨学科概念,但是,跨学科概念又属于科学概念范畴。在这一章主要提出了跨学科学习,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习得了学科的语言,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或超越学科的语言。我理解的语言应该是本学科的思维方式。